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三評級巨頭掌控各國命運 被指一手炮製歐債危機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9日 10: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曾經以敬業著稱的債市敲鐘人,如今卻遭遇了廣泛的斥責一場由他們預警的危機,也成了他們的危機。一家評級公司僅靠一次信息發佈就能葬送一家企業的前途,甚至是讓一個國家經濟近乎崩塌,這是為什麼?

  降! 降! 降!

  “向別人肚子上猛擊一拳”

  看著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歐盟國家,大西洋岸邊的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穆迪、標普和惠譽按照自己專業的水準輪番給他們開出了“藥方”。

  10月13日,標普宣佈,將西班牙長期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一級,由“AA”下調至“AA-”,評級展望為負面。

  10月7日,惠譽宣佈,鋻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加劇,調降意大利及西班牙主權評級,評級展望均為負面。

  惠譽此舉將意大利長期外幣和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此前的AA-下調至A+,評級展望負面;將短期外幣和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F1+下調至F1。對此,惠譽表示,下調評級的原因是歐元區危機加劇,給金融和經濟帶來了巨大衝擊,從而削弱了意大利的主權風險狀況。

  同時,惠譽還意外調降了西班牙主權評級。惠譽將西班牙主權評級自“AA+”級下調至“AA-”級,評級展望亦為負面。惠譽指出,此舉同樣反映了歐元區債務危機的加劇對整個歐元區産生了消極的影響,同時由於西班牙經濟增長前景趨於黯淡,該國鞏固財政面臨的風險也有所增加。而就在此8天前,惠譽剛剛下調了新西蘭的主權信用評級,稱該國的凈外債在同級國家中處於較高水平。

  就在惠譽下調歐盟國家主權評級的同時,標普和穆迪將降級之手伸向了歐盟的金融機構。

  10月11日,標普宣佈下調西班牙10家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

  10月7日,標普宣佈將德克夏銀行評級自“A”下調至“A-”。

  據悉,這家比利時與法國合資的德克夏銀行持有希臘國債38億歐元之巨,信貸風險更是高達48億歐元,成為第一家倒閉風險極大的歐洲民間金融機構。

  標普表示,可能會對德克夏銀行採取進一步行動,包括再度降級或上調評級,這將取決於該行提出的重組計劃能否奏效。

  根據比利時政府10月4日針對德克夏銀行集團所提出的援助計劃,該銀行實質上將被分拆,狀況較佳的業務將被出售,而包括希臘和其他邊緣國家國債等問題資産,將被轉入由國家擔保的銀行,以保護銀行存戶和市政放款業務。

  穆迪則一口氣下調了12家英國金融機構的評級,導致倫敦銀行類股10月8日下跌,在富時100指數中表現墊底。

  穆迪在當天股市開盤幾分鐘前宣佈,將蘇格蘭皇家銀行的評級下調兩檔,從“AA3”下調至“A2”。在此之前,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已經部分國有化的蘇格蘭皇家銀行恐怕需要新一輪救助。

  同時,穆迪將萊斯銀行的評級下調一檔,從“AA3”調整為“A1”。穆迪認為,英國政府今後出手救助金融機構的可能性有所下降。

  穆迪的對象並不單指英國。

  10月7日,穆迪對9家葡萄牙銀行的高級債務與存款評級下調一至兩個等級,並將其中6家銀行的獨立評級下調一或兩級,遭穆迪評級下調的6家葡萄牙銀行是儲蓄總行、商業銀行、聖精銀行、投資銀行、桑坦德托塔銀行和蒙特皮奧經濟總行。

  穆迪説,商業銀行、聖精銀行、投資銀行的評級下調兩檔,分別降至B1、Ba3和Ba2。其他3家銀行的評級被下調一檔。儲蓄總行的評級被下調至Ba2,桑坦德銀行的子行托塔銀行的評級從Baa3被下調至Ba1,蒙特皮奧銀行的評級從Ba2被下調至Ba3.

  據外電報道援引穆迪公司的降級理由指:疲軟的經濟前景、政府緊縮措施以及缺少進入批發融資市場的途徑導致的流動性緊張,將使葡萄牙國內銀行業資産質量進一步惡化。如果銀行業補充資本且去杠桿化的計劃能夠成功,則將有助於市場對葡萄牙銀行業信心的恢復。但穆迪認為這些計劃在實施上仍面臨較大的風險。

  面對三大評級巨頭的降級行為,歐盟各方隨即做出強烈反應。葡萄牙總理科埃略指責説,葡萄牙政府正在全力滿足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所有條件,穆迪的降級如同向別人肚子上“猛擊一拳”。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對穆迪本次降級的時機選擇和調降幅度提出質疑,稱此舉助長了金融市場的投機行為,具有明顯的“反歐洲”傾向。歐洲央行行長特裏謝也指責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是“寡頭壟斷”。德國財長朔伊布勒還呼籲要打破目前的評級壟斷現狀,尋求公平公正的評級。

  面對來自歐盟的猛烈炮轟,評級機構的反應似乎很坦然。穆迪發言人表示,該機構一直致力於提供獨立、客觀的信用風險評估。標普也迅速回應説,標普所有的評級都是建立在一個獨立、客觀、全球統一的標準之上。

  警報發佈者的權利

  “一旦擺脫法規層面對信用評級的依賴,全國認可的統計評級機構就會灰飛煙滅。”

  雖然他們受到了各方的嚴厲質疑,雖然他們被稱之為“魔鬼的化身”,但是,這並不能妨礙他們運用自己制定的規則來改變一家企業甚至一個國家的命運。

  不管這個對像是安然還是雷曼,是美國還是希臘。

  對於這樣一種現實,《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裏德曼説,“我們目前生活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一個就是美國,一個就是穆迪,美國可以用炸彈摧毀一個國家,穆迪可以用評級毀滅一個國家。相信我,有時説不清楚,這兩者誰的權力更大”。

  所以,當人們回想起發生在2008年的那場金融災難時,最初的印象僅停留在次貸危機,大多數人始終認為,危機的發生和包括雷曼等投行巨頭的倒閉是因為它們的“貪婪”和“無知”造成的。

  海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當世人開始反思金融危機發生的根源時,人們才驚奇地發現,穆迪、標普、惠譽在金融危機當中不僅沒有起到預警的作用,反而成為現實版的“黑手教父”。在次貸危機全面爆發前,許多即將違約的金融産品為評級機構欣然授予AAA級。一封被披露的穆迪公司員工郵件就反省道:“就好像我們為了收入將自己的靈魂出售給了魔鬼。”美國財政部報告指出:“在過去幾年裏,投資者過度依賴信用評級機構,但評級機構卻經常不能準確描述被評級産品的風險。”

  之後,他們的支持者開始倒戈。美國民主黨説他們是陰謀擴張次貸市場,最終拖垮了經濟;共和黨同樣也對這些評級機構缺乏好感。隨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對其調查的不斷深入,他們發現,三大信用評級機構都存在違反內部程序的行為,並且未能避免利益衝突問題。美國監管機構認為,由於評級費用由債券承銷商支付,評級越高越利於債券銷售,評級費用也越高,而某些對次貸金融産品進行信用評級的工作人員竟然直接參與了和客戶關於評級費用的商談,這無疑將影響評級的獨立性。

  直到2011年8月5日晚間,標普剝奪美國AAA 主權債信評級的消息一齣,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蕩。這時,美國政府才似乎真正意識到,他們在30年前認可的這三家“全國認定的評級組織”現在已經變得愈發強大且不能控制。美國總統奧巴馬説:“我們不需要一個評級機構來告訴我美國的情況。”

  對於總統的表態,標普的回答也很乾脆:“我們是客觀的。”

  紐約大學教授、信用評級機構研究者拉裏懷特説:“一旦擺脫法規層面對信用評級的依賴,全國認可的統計評級機構就會灰飛煙滅。”然而,這一提議並未讓“三大”感到畏懼。穆迪和標普均表示,他們的評級報告“不需要法律力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