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社布魯塞爾10月19日電(記者 繆曉娟) 歐債危機持續一年多來,歐洲各國在債務泥潭中越陷越深,經濟社會矛盾全面爆發。近來,歐洲各主要城市不斷爆發各種遊行示威活動,抗議政府以財政緊縮措施應對歐債危機。
專家指出,歐洲多國長期低增長、高支出,改革當前作為公共財政支出主要項目之一的高福利制度才是解決債務危機、恢復經濟活力的長遠之計。但高福利社會制度已然積重難返,公眾輿論阻力極大,絕大多數改革將止步于小修小補,大的變革必定舉步維艱。
減赤迫不得已
二戰結束後,很多歐洲國家經濟高速增長,軍費支出大幅下降,社會福利制度日益發展。基本福利主要包括免費醫療保健、長期失業救濟、高額養老金、悠長假期等。高福利也逐漸成為政黨競爭上臺的籌碼。隨著國民福利待遇日漸水漲船高,一些國家開始寅吃卯糧,依賴外債維持財政。
新世紀以來,歐洲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重公共福利支出的負擔,某些國家的養老金支出佔公共支出的70%,是政府財政赤字的首要因素。
聯合國數據顯示,2010年歐洲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16.5%,遠遠超出7%的老齡化社會警戒線;1950年歐洲平均每8個人撫養1個老人,2010年平均每4個人撫養1個老人,2050年預計平均每2個人就要撫養1個老人。
另一方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歐洲經濟增長放緩,政府債務問題開始暴露,失業率也長期居高不下。2010年,西班牙失業率高達20%,葡萄牙、希臘、愛爾蘭失業率均超過12%。隨著債務危機迅速蔓延,歐洲各國被迫緊縮財政與改革社會福利制度。
改革荊棘叢生
然而,歐洲多國政府艱難推動社會福利制度改革以來,可謂頻頻受挫,阻力重重。
在希臘政府被迫通過多項財政緊縮政策後,葡萄牙、西班牙、法國、愛爾蘭、意大利等國政府也紛紛採取公務員減薪裁員、養老金凍結等手段緊縮財政,減少赤字,結果遭到民眾和工會組織的強烈反對,各種罷工遊行此起彼伏,歐洲社會到處瀰漫著不滿情緒。
反思歐洲高福利社會制度數十年發展演變與目前遭遇的困境不難發現,這一制度帶來了經濟低迷、赤字高漲、稅收下降等一系列弊端,過高的、脫離經濟發展實際的社會福利制度必然導致經濟衰退。
一些專家提出,歐洲社會福利體系早在歐債危機爆發前就存在很多問題,目前歐洲的公共投資缺乏合理長遠的規劃,而財政緊縮僅僅是單一彌補性舉措,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眼下這場危機也許可以為改革提供有利契機。
“開放歐洲”研究所駐布魯塞爾首席研究員克萊伯提出,社會福利制度改革實質是造福下一代,但民眾一時難以接受,而政府決策往往只注重短期利益,長遠來看,放寬就業條例、鼓勵個體創業、減輕私營企業稅負等都不失為有效的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面對當前經濟停滯和債務危機的雙重壓力,歐洲社會的高福利不願向財政平衡妥協,財政赤字又難以維持高福利,經濟困境和社會動蕩互為因果。在此情況下,要實現社會大變革實屬不易,但這又是歐洲走出困境的唯一齣路。何去何從,這是擺在歐洲面前的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