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紐約時報:中美貿易問題要約匯率範疇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7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國際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15日社論】題:不僅僅是貨幣匯率問題

  美國參議院11日為懲罰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而進行的表決不大可能説服北京改變做法。13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實際下降得更多了。如果這項涉及匯率的法案成為法律,中國更可能作出的反應是採取報復性的貿易政策。

  這並不是説美國可以不採取任何行動。美國及其盟友需要找到更好的方式來説服中國改變這種不僅有害全球經濟而且損害自身經濟發展的政策。

  人為壓低匯率從許多方面看都對中國是有害的。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計,這將使中國央行每年損失2400億美元——遠高於每年的貿易順差額,因為它需要積聚鉅額美元儲備,而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則逐步走低。為購買美國的國庫券作為儲備,中國央行必鬚髮行利率較高的國內債券,因而在這一過程中又虧了錢。

  這還會導致另一種虧損。為使國內利率保持盡可能低的水平以減少損失,中國央行還強行實行低於通脹率的銀行存款利率,從而侵蝕了中國老百姓的部分存款並阻礙了消費。廉價貨幣還因為導致進口品變得較為昂貴而加劇了通脹。低利率還形成了房地産和企業投資中的泡沫。

  儘管存在這些損失,中國從出口主導的戰略中獲得的就業機會卻少得可憐。中國的這種出口戰略越來越依賴於機械化作業來生産更先進的産品。儘管 GDP年增長率達到10%,但自2004年以來,中國的就業率每年僅增長1%。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景氣,這種依賴出口的戰略是不能持久的。中國第三季度的出口額下降了。這表明,外國消費者手頭拮據,不願再購買中國哪怕是人為壓低價格的商品,不願再維持中國的經濟增長了。

  如果中國想得到進一步發展,它必須更多地依賴自己的消費者來購買産品和服務。為了讓本國的消費者消費得更多,政府必須糾正一些金融扭曲現象,如人為壓低存款利率等。政府應該加大對養老金、醫療保險等社會服務領域的投資,以鼓勵家庭減少以防萬一的儲蓄並增加消費。

  許多中國官員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實際上, “重新平衡”經濟是中國新的五年規劃中的一個主要目標。自2010年6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獲准上升7%。然而,8月底,匯率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一些分析人士擔心,中國正在恢復以往在全球經濟衰退時支持其出口的做法。

  但改革也不可能一夜間發生。如果貨幣升值太快,它可能會使出口大傷元氣,令眾多企業倒閉,並大幅提高失業率。其他需要實施的改革內容——如提高利率、放寬國家對信貸的控制等—— 可能會使企業和銀行破産,如果實施得太匆忙的話。

  今年6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中國貨幣僅升值20%對於改善其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貿易夥伴的貿易平衡狀況來説是無濟於事的。它建議中國進行一攬子改革,包括允許人民幣較快升值、允許提高利率、擴大社會支出、允許員工為尋找更好的工作而自由流動等。

  人民幣更大幅度的升值是解決中國及其貿易夥伴問題的一部分。但是,在中國消費者開始減少儲蓄和增加消費,包括增加對美國商品的消費之前,這一貿易問題不會真正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