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網10月10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10日刊文説,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進程中,雖然沒有遇到向日本那樣的能源危機,但發展新能源和節能減排已成當務之急。在此,日本的經驗教訓可以為中國提供有益啟示。特別是日本企業把“危機”變為“轉機”,在“轉機”中尋找“商機”的做法,非常值得中國學習。
文章摘編如下:
作為亞洲地區最大的高新技術博覽會,2011年日本電子高新技術博覽會(CEATEC)剛剛閉幕。除了匯集多功能的新型平板電腦、3D電視等IT信息技術産品外,日立、三菱和日産分別展出的節能型“智慧房屋”以及可高效利用能源的“智慧電網”技術,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技術是本屆展會的最大亮點。
而緊接著,“2011中國‘能源 經濟 發展’秋季論壇”也于10月中旬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是“能源新格局與電力角色”。政府部門、研究機構、能源企業和社會專家共同探討了中國能源領域的重大問題,交流了研究成果。
一個博覽會,一個論壇,中日兩國同時將目光鎖定在能源問題上。這既表明,能源緊張已成為中日兩國在經濟發展上共同面臨的問題,也可以説,研究節能與新能源技術是今後全球各國的發展方向。而在這方面,日本有很多東西值得中國學習。
首先,由大地震與核電站事故引發的“電荒”重新激發起日本民眾的節能節電意識。人們看到,日本政府為應對震後電力供應緊張而出臺限電令後,日本民眾積極響應號召,各想“高招”,爭相節電。各企業也紛紛採取變更生産營業時間的方法節省耗電,今年夏天,儘管日本各地普現長時間的高溫酷暑天氣,但是,包括東京都在內的日本東北部地區的用電總量不升反降。數據顯示,7月1日至9月9日期間的電力需求最大值止于4922萬千瓦,較去年夏天減少了1077萬千瓦。7、8月份家庭用電量較去年同期共計減少了11.8%。正是企業和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使日本平穩度過了“酷暑”難關,順利實現了節電目標。
其次,震後電力緊張也促進日本公司企業掀起研發節能産品、開發新能源技術的熱潮。日立發售的電飯煲省電9.5%;福島縣中小企業“有紀”推出無需電力的自動門;富士通19款新電腦全部具有節電功能。日本電氣公司、東京大學和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聯合研發新型電網,以便快捷便利地輸送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而且,日企已不滿足於為國內電力設施升級換代,更準備將其技術優勢向新興國家出口,瞄準國際市場。日本軟銀掌門人孫正義在取得巨大商業成就後,主動出資,聯合日本各地成立“城市自然能源協商會”,大力發展太陽能和風能,顯示出一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和超前的發展預知力。儘管在國際減排目標的承諾上,日本産業界的意見還不夠一致,但在發展節能技術與新能源技術領域,日本企業已經達成了普遍共識。
當然,企業的努力離不開政策支持。為了逐漸擺脫核電依賴,日本已經制定並通過了“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日前,日本新任首相野田佳彥更是表示,將進一步放寬政策以促進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如果説在這場新能源開發戰役中,日本企業充當了排頭兵的話。那麼,政府的大力支持無疑是日本新能源技術發展的鋪路石。
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進程中,雖然沒有遇到向日本那樣的能源危機,但發展新能源和節能減排已成當務之急。在此,日本的經驗教訓可以為中國提供有益啟示。特別是日本企業把“危機”變為“轉機”,在“轉機”中尋找“商機”的做法,非常值得中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