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高利貸挑戰金融安全底線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7日 08: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路狂奔的高利貸亂局毫無意外地相繼跳入自掘的墳墓。有媒體報道,近期蘇北、閩北、溫州等地頻發高利貸崩盤事件,其中最極端者(如一度號稱“人人放貸”的江蘇泗洪)甚至出現“村民活埋上線”、“灌辣椒水追債”等駭人場景。

  所幸這些事例尚處不同區域,目前尚無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儘管如此,有鋻於中國的金融生態環境,以及快速變遷中的經濟社會形態,曾被視為“疥癬之疾”的地下金融業已無法等閒視之,任其坐大必然引致遺禍無窮。

  不受監管的地下金融究竟已達何種規模,至今是筆糊塗賬目,專業機構、學者經過調研得出的結論寬泛分佈在1萬億~2萬億元區間段內。對於此,我們的看法則是,相比這些固然已經大到令人不安的靜態數據,更需警惕地下金融快速膨脹的長期趨勢,以及驅動這種長期趨勢的深層機理。

  催生高利貸亂局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是數十年一貫制的金融管制。由於這種管制,一方面,人為加劇了金融供給與需求間的不匹配,從而刺激民間借貸日趨活躍;另一方面,通過壟斷金融資源,進而擠佔地下金融生存空間,這種管控思路的路徑依賴也在不斷得以固化。

  當然,應該承認,至少在過去很長時期內,高度管制一體産生的“縱”與“收”微妙地維繫著脆弱的均衡,只不過,這種脆弱的均衡終究難以長期維繫,原因如下:

  其一,2002年以來,在外匯儲備激增進而導致基礎貨幣大量超發的情況下,中國之所以基本避免了過量流動性可能産生的嚴重衝擊,除了倚仗餘額一度高達近5萬億元的央行票據,以及長期保持在10%以上的超高存款準備金率,真正堪當剩餘流動性“蓄水池”的投資標的無非只是房地産而已。

  然而不斷加碼的房地産調控正在逼迫資金轉覓他途,而這種短期之內驟然發生的投資取向重大變化,放諸中國長期存在的銀行存款負利率,以及股市分紅回報率甚至遠遠低於銀行存款複合利率的大背景下,很容易導致不甘支付“通脹稅”的個體投資者競相加入高利貸的賭局。

  其二,長期受困于信貸歧視的中小企業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資金壓力,而這種短期之內降臨的雪上加霜主要來自於物價指數快速上升,由此導致宏觀政策不斷趨緊,以及人民幣匯率加速上行,從而使其盈利狀況更為不堪,銀行態度更趨冷淡。

  極度饑渴的資金需求必然激發出極度扭曲的超高利率。有報道稱,今年以來浙江民間借貸年利率甚至摸高至跡近瘋狂的180%,試問這種情況下,本性趨利的體外循環資金如何壓得住貪婪的衝動?

  余波未了的次貸危機仍在用其慘重損失警醒世人,脫離恰當監管的資金流動一旦超出合理限度,很容易陷入自強化的怪圈最終導致系統崩塌。這一教訓套用到中國漸呈常態化的高利貸亂局,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是,哪怕僅僅為了守住安全底線,以放鬆管制與加強監管為雙重目標的金融改革也絕不應該裹足徘徊。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中國經濟網銀行頻道】(地址:http://finance.ce.cn/bank1/i 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