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四大行存款罕現負增長
資金或進入灰色金融 加息亦難改資金流向
本報記者 付碧蓮 發自上海
● 流向:預計流出銀行、股市、樓市的資金大部分都流入了民間借貸市場,以及藝術品、奢侈品等投資領域
● 癥結:當前銀行存款流失是中國金融體系結構性矛盾長期累積的結果,中國經濟對銀行體系的依賴程度過高
● 解決:一是大力整頓灰色金融體系,堵住高收益;二是採取措施切實降低企業的生産成本,引導資本進入實體經濟
截至9月前兩周,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存款較8月末減少4200億元,銀行體系資金流向罕現凈流出。由於存款量的負增長,同期四大行貸款增量也僅為870億元。不少經濟學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普遍認為其中大部分的資金很可能流入民間借貸市場。
資金多流入民間借貸
由於貨幣政策的緊縮,銀行在資金緊張的局面下,普遍採用頻發高收益率理財産品的方式進行變相攬存,然而還是出現了存款負增長的局面。與此同時,中國股市表現不佳,同樣出現資金凈流出的現象。而在國家和地方的各種房地産調控政策下,樓市的投資及投機空間也已大大縮小。那麼,大量的資金究竟流向了何方?
對此,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老百姓儲蓄意願的確出現了降低,而且這種意願的下降是急劇的,也會成為未來的一種趨勢。但是,在目前資金缺乏投資渠道的情況下,老百姓的存款量很可能仍是增長的,不過普通民眾的儲蓄基本是人多量小,因此四大行資金的流出更多是一些有較強獲利意願的大筆資金的流失。”
“預計流出銀行、股市、樓市的資金大部分都流入了民間借貸市場,以及藝術品、奢侈品等投資領域。”潘正彥進而指出。同時,另一位經濟學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的灰色金融體系太過活躍,儘管銀行的理財産品開出了8%、9%的高收益率,但是相較於民間借貸動則高達20%、50%甚至100%、200%的年收益率,銀行根本沒有競爭力。”
一位在中小型中資銀行工作的朋友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他所在的支行基本已經不放貸了,因為根本沒有資金可供貸款,“進入9月份之後我們所有人的壓力都很大,到處忙着拉存款,但是越來越難了,我身邊的親戚朋友們手頭有閒錢的也都不太願意存銀行,只有到關鍵的節點時,衝着8%這樣的收益率和親戚朋友間的情面,才願意幫我做一下業績。可以想見,到第四季度,情況會更加艱難”。
加息無助扭轉資金流向
銀行存款的流失使得市場開始期待央行進一步加息的舉動。不過,有經濟學家認為,在國際經濟愈顯低迷,且外匯佔款高企的狀況下,央行採取加息的可能性很小。潘正彥同樣表示,央行不會因為銀行系統資金流向而貿然進行加息。
經歷了前兩個月的小幅回調,8月份中國金融機構新增外匯佔款達3769.4億元人民幣,較7月份2195.64億元的新增量環比上漲七成以上。央行9月21日公佈的報告顯示,熱錢在匯差、利差雙重套利收益的驅動下大舉壓境。
而且,接受記者採訪的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利率調整並不能真正解決資金大量流入灰色金融體系的狀況。潘正彥指出:“當前銀行存款流失是中國金融體系結構性矛盾長期累積的結果,中國經濟對銀行體系的依賴程度過高。而隨着情勢的轉變,無疑未來銀行吸收存款的壓力會越來越大。調整利率甚至推進利率市場化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必然之路,但是這並不能改變目前資金流出銀行體系的情況。”
有經濟學家對記者表示:“要改變當前市場資金紛紛涌入民間借貸市場的狀況,必須從兩方面着手:一方面,必須大力整頓灰色金融體系,堵住高收益;另一方面,採取措施切實降低企業的生産成本,從而引導資本進入實體經濟。其實,政府可以在稅收等方面多讓利與企業,中國的中央財政是有能力且有空間把國富讓與民富的,並不像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由於缺錢而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