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網8月30日電 美國《世界日報》日前發表社論説,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是今年以來持續的熱門話題,學者們各執一詞。但總的來説,中國經濟傳統意義上的硬著陸,即經濟成長大幅下滑甚至失速,出現機率不大。反而在維持宏觀調控政策不變,強力控制通脹下,可能出現傳統意義上的軟著陸。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是今年以來持續的熱門話題,此前已有三次討論高潮,一次是在年初展望今年中國經濟走勢時,有人擔憂中國經濟今年將有硬著陸的風險。當時主要的看法,是相信中國經濟在迎戰國際金融危機之後,進入政策性收縮階段,可能帶出經濟減速而通脹難治的局面。
到3月,再度傳出説法,指有國際對衝基金佈局香港,有意對賭中國經濟硬著陸。當時中國通脹高企,地産泡沫,出口貿易順差大,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加大,種種因素,確實留下對衝基金做空的可能。
最後是6月間,美國的“末日博士”魯比尼,認定過度投資和産能過剩,銀行壞債增加,中國經濟將出現硬著陸。同時索羅斯及其它一些經濟學者,也有“唱空中國”之舉,由之一度出現人民幣的多空之爭,以及市場對中國概念股的拋售。
近期有關中國經濟硬著陸的爭議,好像沒有那麼激烈,因是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吸引了人們更多的注意力。
中國經濟會否出現硬著陸,實際上因為沒有一致的判定標準,而可能沒有標準答案,所以也才有如此激烈的爭議。放下經濟學的種種定義,按經濟界一般的説法,硬著陸主要相對於軟著陸而言,是經濟急速擴張之後,出現急速的下滑,帶出種种經濟問題,甚至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軟著陸則是經濟急速擴張后,經過適度調整,進入穩定適度的增長階段。
中國經濟的走勢,確實在急速擴張之後,有下滑之象,而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不是一年兩年,而是近三十年之久,所以就算沒有這場著陸之爭,對能否和應否保持持續高增長,也有爭議。這次所謂硬著陸之爭,主要針對在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當局提出一攬子應對計劃,包括4萬億(兆)大投資等擴張性刺激政策,當這些政策實施到期後,自然而然提出一個是繼續擴張,還是開始收縮的問題。而不論擴張還是收縮,都將要著眼于著陸,要考慮的只是著陸的軟和硬。
目前官方部門和建制派經濟學者,都認定中國經濟不僅不會出現硬著陸,還大有軟著陸的希望,主要根據,在於相信國內通脹已經見頂,輸入性通脹將舒緩,調控政策保持不變,經濟不會“二次下滑”及可望穩定增長。
總的來説,中國經濟傳統意義上的硬著陸,即經濟成長大幅下滑甚至失速,出現機率不大。反而在維持宏觀調控政策不變,強力控制通脹下,可能出現傳統意義上的軟著陸。但與之同時,中國經濟存在結構性問題,所謂“路徑依賴”加深即傳統增長模式繼續,這為中國經濟增添了未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