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哈爾濱8月30日電 (記者強勇)黑龍江省雞西市幸福家園小區300余戶經濟適用房“變身”商品房被出售引起輿論強烈反響,開發商和相關責任人已被羈押和隔離審查,後續結果有待觀察。但事件所暴露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中的種種問題,給社會留下諸多警示。
雞西市城子河區幸福家園二期工程是市房改辦審批的經濟適用房項目,但開發商在項目竣工前竟把配建的1.87萬平方米、312戶經濟適用房作為商品房出售,致使經適房房源流失,相關困難群眾的“安居夢”被無情擱淺。
必須看到,保障房項目近年出事頻頻,極大地傷害著群眾感情。深圳市日前公佈的第二次保障房終審公示二榜名單,再現百萬富豪身影,且涉嫌騙購者較之前大幅增加。陜西省山陽縣經濟適用房申請人公示名單中,帶職務者多達百人,其中不乏鄉長、鎮長級別。審計署2010年底公佈數據,在重點調查的32個城市中有18個城市存在廉租房違規。
不管是開發商唯利是圖變更保障房用途,還是不符合條件者“鳩佔鵲巢”,保障房類似“變味”“走樣”不時出現,説明保障房建設之路並不平坦。保證公開、公平、公正,是保障房政策真正成為惠民政策的關鍵。
保障房的審批、開工、驗收和銷售、出租等整個過程,都有相關的法規保障。但是,違規成本極低、獲利卻相當豐厚,是不良企圖者頻頻以身試法的重要誘因,也是保障房問題頻發的重要原因。提高違規成本,加大處罰力度,社會群眾的這種呼聲理應受到更多重視。
保障房建設是解決我國中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的重要舉措,是對地方各級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考驗。真正把百姓訴求放在首位,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嚴厲的執法監管,讓保障房真正成為民心工程,成為困難群眾的福祉,社會對此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