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通脹是造政府大樓産生的?
國務院參事 任玉嶺
此次通貨膨脹,特別是蔬菜、肉、蛋等的價格高企,對人們生活質量帶來了明顯影響。廣大百姓希望專家和官員不要輕言“拐點”,或對通貨膨脹視而不見、遮遮掩掩。“千正確、萬正確,實事求是最正確”,人們期待不要總在不切實際的數字上做文章,要深入實際,實事求是地研究一下北京市蔬菜和住房都較兩年前出現成倍漲價的真實原因,以尋求治理“通脹”的有效辦法。
資本錯投是通脹主因
對這次通脹産生的背景和根源,眾説紛紜,其説不一,有説存款利率過低造成的,有説外來熱錢導致的,有説國際上大宗商品漲價帶動的,還有説是農民工短缺、工人工資上漲引發的等等。
應該説這些因素都是客觀存在的,它們對這次通貨膨脹或多或少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近年物價的大幅度隱形上升,絕不僅僅是由這些原因造成的,以上諸多因素只是表,不是本。
當貨幣明顯過量和不切實際地過度投資時,通貨膨脹就會生成。貨幣超量→過度投資→資産泡沫→物價通脹,這就是通貨膨脹的基本邏輯和路徑。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在北海工作,受到鄧小平南巡講話和北海宣傳鼓動的影響,全國各地、港澳臺和外國一些商家,于1992年帶著大量資金走向北海,過量的貨幣流入被用於投資購買土地、修建房屋,並導致資金大量涌向社會,約兩年時間就把北海的物價指數推到43%。當時中國有2800家房地産公司,北海就佔了1430家,北海的建築設計院就有125家。
有一次,一個公司上市,三天不到的時間,就有240億資金流進北海。很多企業在銀行大力支持下,不切實際地過量投入,加大了社會的流動資金氾濫和經濟泡沫的生成。因此,物價就自然推高了,通貨膨脹就嚴重發生了。
我國這次通貨膨脹的不斷被推高實際與銀行貨幣過量,和推動投資過度,以及資金大量流向社會有關係。也可以説這是經濟泡沫形成的前兆和表象之一。
2003年以來,金融部門的高速擴張顯著超出了經濟總量的增長。央行總資産2002年底5.11萬億元,到2010年上升到26萬億元,增長4.09倍;銀行總資産2002年23萬億元,2010年增到94萬億元,增長3.09倍。廣義貨幣(M2)2002年為18.5萬億元,2010年達72.5萬億元,增長2.92倍,而同期經濟總量只增長2.31倍。央行、銀行資産和廣義貨幣的增幅都比經濟總量增幅快得多。
貨幣的過多,投資流動過大,必然推動過量投資。如果投資都是能夠較快産生效益或可以帶動對資金的吸收的話可能還要好一些,怕的是過量投資或根本不能産生供應或不能馬上産生效益,勢必就要出現泡沫,並引起通貨膨脹。
過量投資的爆發與抗金融危機有一定關係,為了加大投入刺激經濟復蘇,防止危機加重,2009年,中央決定投入4萬億元,這是完全必要的。
但這次投入的擴充,主要投向了政府和國企部門,致使一時間項目的攤子鋪得巨大。包括高鐵、公路、機場及很多所謂的“循環經濟”無限擴張,此期間幾乎所有國企都進入了房地産。拿到錢的政府部門和大型國有企業,用著國家廉價的土地、廉價的資源,創造的效益卻常不是很高,又多進行了自我分配。
舉兩個親眼所見並做了實地調查的例子:
一個很大的國有煤炭企業,他們用煤矸石造磚和利用煤中的另一種石頭造高嶺土,都建了漂亮的生産工廠,花去大量投資。但是由於産品找不到市場,致使規模宏大而且十分現代化的工廠,處於停産狀態。
某欠發達城市,人口300萬,上世紀80年代市政府用房僅1500平方米,90年代建了新的辦公大樓,前幾年又不滿足了。於是在大投資的形勢下,又新建了市政府大樓,總面積有12萬平方米,用掉資金12億元。市政府廣場1.5平方公里,連同辦公場所佔地,寬1.5公里、長2.5公里。
像這樣的投入巨大又不産生效益的項目,絕非僅有,實際上全國各地都有發生。據有關資料,我國的邊際産出效應從1994年以來出現了直線下滑。由1992年的0.39降到了2009年的0.2,也就是説,上世紀90年代初2~3個投資單位可創一個GDP增量,而到現在5個投資單位往往還得不到一個GDP,這意味著投資出現了大面積資源誤配和錯投。也就是説,資源被大量配置在生産率低下的項目上,就難以生産足夠的産品和服務用於吸收市場上的大量貨幣了。這種投資的惡化,才是通脹的根本原因。
扶貧濟困制通脹
針對以上通脹形成的真正原因,在回籠貨幣和遏制貨幣膨脹之外,國家更重要的是要用好國家財政和改革金融投向。為此建議:
理順和改革銀行增長模式。尤其要切斷銀行貨幣增長與銀行內部人員的收入挂鉤,降低貨幣增長衝動。
堅決改變貨幣的投入走向,轉變重大輕小、嫌貧愛富的舊習,降低低效投入、無效投入。應下大力氣支持中小企業和第三産業發展。很多國家千人擁有中小企業45個,而我國僅有10個,中小企業過少,創業政策過嚴,不利於百姓創業,不利於中産階層成長。我國大學生創業人數僅2%,同國外15%~20%相比,創業人數要少得多。我國第三産業至今僅佔42%,同發達國家60%~70%相比,尚有巨大發展空間。只有改革貨幣投入走向,無效投入才能減少,通脹的危險才能降到最低。
改革財政轉移制度,加大對社保支持力度,擴大社保覆蓋範圍。我國財政每年增長20%以上,8萬多億的鉅額資金如何分配、如何用好,這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與穩定,對治理通脹和防止通脹延續發生具有重大意義。
應該大力提高居民社會保障投入。目前我國社保的全口徑投入佔GDP 6%,佔財政12%,如果把財政預算中的非財政收入一併考慮,社保佔財政總支出約為7%多一點,這同國外社保佔GDP 25%~30%,佔財政35%~45%相差甚遠。為了增強居民的抗通脹能力,提高社會消費能力,我們應該改革轉移支付常規、降低行政開支,並壓縮那些隱藏有腐敗漏洞的公共産品建設和投入。
對國有壟斷企業和國有銀行的職工收入特別是對管理層的收入,要制定必要的法律予以約束。我國現在行業收入差距高達1:15,而日本為1:1.6~2,德國、加拿大、美國、韓國為1:2.3~3.1。這樣大的收入差,實際上與國有壟斷企業的高分配、高收入直接相關。對此,必須引起重視,加強監管力度,防止收入差距拉得更大。
嚴控房地産發展,管好用好土地。要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保障住房,解決剛性需求,並妥善處理銀行此前對房地産的貸款及進一步抑制銀行向房地産貸款衝動,以防止帶來後遺症和防止泡沫破裂。還要打擊銀行少數人與房地産商相互勾結,通過向房地産公司高管大量貸款,倒賣房屋,沆瀣一氣,從中謀利。
全社會都要加強道德建設,要加強濟貧工作。據調研,某直轄市青年犯罪在監獄中佔75%,其中75%是因盜竊搶劫;鄭州公安局為打擊偷盜氾濫成災,專門培養2000名大學生,上街協助抓小偷。一個社會,有如此多的盜賊,説明我們的收入分配出了問題,同時也表明我們的濟困工作沒有跟上。為此,我們政府的財政結構,要改變支出走向,調整財政的支出,按胡總書記提出的創新社會管理,多從治本上下一番工夫,把這些做內保的錢用在縮小收入差距上,用在扶貧濟困上,以減少窮人,減少犯罪,這樣,我們的社會會不會更安全,會不會更和諧?
總之,通貨膨脹的發生是與錢的多少和錢的使用與分配直接相關的,治理通貨膨脹和防止通貨膨脹延續,是一項系統工程,此中既有經濟的工程,更有社會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