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馬光遠:徵收加名稅和月餅稅合理嗎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9日 0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摘要:最近,有兩則稅收方面的消息備受關注:一是《婚姻法》新司法解釋出臺後,一些夫妻擔心離婚後“凈身出戶”到房産部門“加名”,結果一些地方的稅務部門要對婚前房産的“加名”行為徵收契稅,被網友戲稱為“加名稅”或“妻稅”。

  ■經濟人之馬光遠專欄

  最近,有兩則稅收方面的消息備受關注:一是《婚姻法》新司法解釋出臺後,一些夫妻擔心離婚後“凈身出戶”到房産部門“加名”,結果一些地方的稅務部門要對婚前房産的“加名”行為徵收契稅,被網友戲稱為“加名稅”或“妻稅”。目前,南京、成都、青島、泉州、蘇州、無錫、武漢等城市都明確表示要對婚前房加名徵收高達3%或4%左右的契稅;二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來臨,稅務部門明確表示,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各公司中秋節所發放的月餅確實在繳稅範圍內,有網友戲稱,要將單位發放的月餅切出一小塊甩給稅務部門納稅。

  將這兩則消息放到一起就會發現,儘管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出現了近30%的增長,遠超GDP和居民收入增長的幅度,但稅務部門的行為似乎告訴我們,稅務機關並不滿足於上半年的增幅,仍在想方設法挖掘潛力,甚至連月餅和夫妻房産“加名”這樣的創收“細節”都不放過。然而,這樣的“創收”行為真的如稅務機關所言,法律上有據,情理上站得住腳嗎?

  首先聊聊“妻稅”。在《婚姻法》新的司法解釋出臺之前,關於夫妻房産的加名,以及財産分割行為,一直和契稅相關法律所規定的不動産權屬的轉移並無太大的關係,而實踐中對於夫妻一方購買的房産,如果要在婚後加另一方的名字,只需支付很少的工本費即可,並沒有嚴格將其界定成“贈與”行為而徵收房産稅。這樣的執法實踐,不僅符合中國婚姻的傳統,而且也有利於夫妻婚姻的和諧和對男女家庭分工的認可。考慮到中國婚姻家庭裏,大多數情況下男方買房,女方更多承擔照顧家庭的事實,這樣的生硬界定的確不利於維護女方的權益,從而引發了大家紛紛“加名”的行為。而對於這種“加名”的行為,如果稅務機關不具體分析,格殺勿論全部徵收“契稅”,貌似合法,但事實上沒有考慮到以上種種的事實,不利於家庭的和諧和社會的穩定。

  以《婚姻法》司法解釋中涉及房産權屬界定的幾種情況為例:一是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産,産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産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産。其實,這個規定並不意味着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購買的房産就一定不是夫妻的共同財産,夫妻雙方或者出資的父母可以明確約定房産屬於夫妻雙方的財産;二是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産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産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産還貸,不動産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産由雙方協議處理,不能達成協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産歸産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産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這條司法解釋更是規定得很清楚,房屋産權的歸屬可以協議,如果協議屬於共同財産,在房産證上加名的時候就不應該按照什麼贈與進行徵稅。

  因此我們認為,稅務機關對於涉及夫妻房産的“加名”行為,不應該籠而統之認定為“贈與”而趁火打劫,進行徵稅,不僅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夫妻雙方已經約定,屬於夫妻雙方共同財産,應該遵從夫妻雙方的約定,而不是在司法解釋引發大家恐慌的同時,稅務機關自己卻不請自來,給和諧家庭再添一堵。

  同樣的,對於月餅稅,我們發現,稅法只是針對企業員工,而沒有針對行政和事業單位。比如,按照稅務部門的有關規定,企業給職工發放的節日補助、未統一供餐而按月發放的午餐費補貼,應當納入工資總額管理,對月餅徵稅的依據就是這個規定。但事實上,中秋節發月餅的恐怕不只是企業,眾所周知,行政事業單位更是不少發,只對企業的月餅徵稅,而對行政和事業單位放一馬,行政事業單位不管在月餅的檔次上,還是在房補、飯補、交通補助等方面,恐怕比一般的企業要高很多,但稅法似乎和這些人並無關係,這樣的歧視性規定,要説讓老百姓沒意見恐怕也不現實。

  記得有先賢曾將徵稅比作拔鵝毛的藝術,拔的鵝毛越多,而鵝的叫聲越少,説明徵稅的合理性大,徵稅的政策藝術水平越高。以此來看,“妻稅”和“月餅稅”一開徵,民間譁然一片,合理性蕩然無存。正如亞當斯密所言:“毋庸置疑,無法無天的徵稅,不管是戰時還是平時,不管是徵收國民財富的一半還是兩成,皆為人民的反抗提供了正當的理由。”“妻稅”和“月餅稅”只是一個小的稅種,在中國近10萬億元的財政收入中不值一提。然而,這樣的政策引發的顯然是大家對於目前稅負的不滿。我們一再表示要改革收入分配,要平衡國與民的收入分配格局,要使居民收入的增長和財政收入的增長同步,然而,在財政收入的增速遠超居民收入增速近3倍的情況下,依然見縫插針連月餅和夫妻房産加名都不放過,恐怕誰都不會相信,居民的收入能和財政收入同步。 (作者係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