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魏革軍:追求更加平衡的經濟增長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6日 1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金融雜誌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控物價、調結構、轉方式取得一定進展,國民經濟向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但近一段時期,圍繞經濟走勢判斷,各方面分歧較大,擔心“滯脹”“硬著陸”“政策超調”的不少,這些問題實際上涉及經濟增長、結構調整與穩定物價之間的關係。

  類似的爭論與博弈在歷次宏觀調控時期曾多次出現。由於中央與地方以及中央政府各部門在宏觀調控中擔負著不同的職責和任務,出現博弈行為在所難免。關鍵是,面對種種矛盾,是追求更加均衡的增長還是繼續以較高速度淡化矛盾。

  把握增長、物價之間的平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結構調整的進展。只有保持平衡增長並保持價格總水平的基本穩定,比價信號才能正確引導資源配置,穩定市場預期,從而促進結構調整和優化。反之,如果結構失衡問題得不到解決,雙順差矛盾不斷積累,也會制約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加大通脹風險,同時會加劇經濟運行中的內外矛盾。

  客觀地説,當前出現滯脹的可能性不大。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9.6%,第二季度GDP環比增長還略有加快。在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物價仍然在高位運行,表明經濟內生增長和投資膨脹的動力依然強勁。今年以來,中央項目投資增速雖逐步下降,但地方項目仍保持較快增長。各地推動城鎮化、工業化和區域發展的熱情很高,加之保障性安居工程步伐加快以及出口的多元化等,都將提供持續的增長動力。因此,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不是發展速度和政策過緊問題,仍然是結構問題。

  總體看,保持適當的流動性,抑制物價總水平仍是當前經濟工作中的重要任務。今年以來,在流動性存量基數很大情況下,中央銀行綜合運用利率、匯率、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和宏觀審慎性政策工具的組合,有效對衝了流動性。但也要看到,當前在建和新建投資規模大,財政支出逐步加大,加之歐美債務問題以及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些因素對流動性影響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仍需對流動性保持高度警覺,把好流動性總閘門,同時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保持調控的靈活性。

  一段時期以來,國際上曾有一股“唱空中國”的聲音,質疑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債務累積不可持續。我們既要及時澄清國外一些人對中國經濟問題的誇大和扭曲,把各級政府的債務控制在合理水平,同時也要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把對速度的追求轉化到提高增長質量上來。不容否認,隨著勞動年齡人口增速下降、經濟發展方式逐步轉變,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水平可能會有一定程度放緩。但保持相對慢一點的經濟增長速度,不會導致就業壓力上升,也有利於穩定物價水平,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在當前情況下,要更加注意通過結構調整和體制機制改革提高生産效率,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拓展經濟增長的潛在空間。

  追求更加均衡的經濟增長,要始終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這些年來,出口一直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這種發展模式帶來許多矛盾。近期全球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主要經濟體增長動力不足,美歐主權債務問題突顯,復蘇的過程充滿曲折和波動,國際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比較大。特別是,在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之後,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大宗商品價格起伏較大。我們要密切關注外部經濟衝擊的可能影響,加強對國際經濟運行的監測分析,冷靜觀察並沉著應對,做好防範風險的準備,加快以擴大消費為核心的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拓展國內市場空間,增強抵禦外部變化的能力。

  追求更加均衡的增長,要引導信貸投向急需資金的薄弱環節與重點領域。目前貨幣信貸存量盤子相當龐大,金融機構應多在“存量”而不是“增量”上下工夫,把更多精力放到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有效的信貸分配上來,放到提升投入産出效率和金融資産質量上來,放到防範風險和保持金融體系健康穩定上來。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做好適應利率改革的各項基礎工作。同時,加強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委託貸款和理財産品等表外業務、房地産金融、民間借貸、資本流動等監測分析和風險管理工作,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責任編輯:張曉敏

熱詞:

  • 魏革軍
  • 平衡
  • 經濟增長
  •    

    搜索更多魏革軍 平衡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