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成品油價市場化:寡頭壟斷下的偽命題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9日 2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李金玲報道

  接連數月,中國香港地區成品油價格頻繁調整,內地油價卻渾然未動。日前,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在與社會監督員的座談會上,對於公眾提出的油價“漲快跌慢”問題表示,這主要是定價機制方面的問題。“定價機制由發改委負責解釋,中石化願意推進油價市場化。”中石化顯然向公眾擺明了“願意降價”的姿態。

  著名財經評論人王海濤撰文指出,“這個意願的實現,比較困難。”王海濤認為,我國成品油的上下游産業鏈,基本上在兩個巨頭控制之下,還難以形成有效的競爭。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搞市場化,很可能就是兩大巨頭給出一個“成本”,然後再盯緊國際市場上某一個價格上下浮動。這樣的所謂市場化,弊端顯而易見,成本不透明,且沒有充分的競爭,成本難以下降。很有可能,最終會導致成品油的價格比“市場化”之前更高。

  能源經濟學者、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也提到了王海濤所説的“成本”問題。“公眾關注的是,55%是從國際市場上買,還有45%是國內資源,成本和稅可能需要解析一下,才能説明目前的國際接軌,國內部分是怎麼接的。”林伯強表示。

  但是,由於消息的不透明性,中石油、中石化的國內原油開採成本一直不得而知。對此,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傑向《中國産經新聞》記者表示,按照各方信息估計約在每桶30美元到40美元之間。

  繳稅方面,周修傑表示,按照資源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國內原油目前實行從量徵稅,不同地區的稅率有所不同,普遍在8~30元/噸左右。同時自2006年開始國家對石油開採企業銷售國産原油因價格超過一定水平所獲得的超額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徵收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為40美元/桶,直至60每桶美元以上,徵收比率從20%至40%不等。

  目前國內成品油市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國有控股企業所佔的市場份額在90%以上,國內石油的勘探和開採以及原油的進出口更是100%控制在這3家手裏。周修傑認為,在維持當前中石油、中石化壟斷的前提下,希望做到成本透明難度很大。

  缺乏競爭的壟斷必然造成成本不透明,監督不容易等問題。長期以來,煉廠生産成本不透明,有關部門對於煉廠成本監管不到位。如原油質量、成品油産出率、煉廠工藝、設備、人工及運輸成本等多個環節,均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而市場化的競爭將會迫使企業公開透明的參與競爭,接受市場監督。“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已經證明,市場化越深入的領域透明度就越高,也更易於監管。對於石油領域來説,應當不斷放寬市場準入,允許其他資本進入石油行業,推動有效競爭的市場格局的形成。”周修傑表示。

  周修傑同時預測未來油價下調的時間表:如果當前三地原油每日均價維持在108美元/桶以下,則到月末-4%的變化率就有可能實現。油價的下調首先需要滿足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的條件,同時按照發改委一貫的做法,在油價調節窗口打開後並不是立即調節油價,而是適當滯後一段時間,我們估計油價下調要到9月中旬左右。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劉峰則告訴《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最快本月底就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