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截至昨天18:15,國際油價標桿之一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簡稱WTI)報價下跌到83.66元/桶,相比上次調價時的110.3美元/桶,下跌超過20%。
昨天,針對國際油價大跌為何國內汽油價不降的質疑聲四起,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負責人表示,暫時還沒有到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的邊界條件,一旦國際油價跌幅達到邊界條件,國家將及時下調國內油價。
>>國際市場
國際油價跌幅已超10%
截至昨天18:15,WTI報價83.66美元/桶。事實上,就在上周,國際油價當周下跌了9%以上。
8月5日結束的交易中,WTI報價為86.88美元/桶,周跌幅高達9.2%。倫敦洲際交易所內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簡稱北海布倫特輕質原油期貨價)收盤價109.37美元/桶,周跌幅也有6.3%。
而4月7日時,兩地報價分別是110.3美元/桶,和122.7美元/桶,迄今國際油價已下跌了21%和10.9%。
>>政府回應
發改委稱未達下調條件
昨天,人們關於國際油價已經下跌了20%多,國內汽油價為何還不下調的質疑紛至沓來。對於這一質疑,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負責人解釋,雖然最近一段時期,國際市場油價震蕩下行,但暫時沒有達到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的邊界條件。
如果單純從時點價格比較,國際市場油價從前期120美元/桶,下跌至目前水平,下降幅度確實超過了4%,“但從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看,時點價格的短期下跌對平均價格影響有限,目前調價參考的三種原油平均價格仍高於4月7日國內成品油調價時價格水平,國內成品油價格暫不具備下調條件”。
油價曾未隨國際價上調
發改委該人士解釋,4月底時WTI和英國北海布倫特輕質原油期貨價一度漲至110美元和120美元/桶以上的高點。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參考的三種原油平均價格達到120美元/桶左右,遠遠超過了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規定的4%調價邊界條件。但考慮到下游行業承受能力和物價總水平上漲的壓力,國內成品油價格未隨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上漲而相應提高。有關石油企業按照上遊補下游的利益調節機制,原油價格上漲因素在企業內部被消化了。
>>專家釋疑
反差大是因國內不盯WTI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張斌解釋,造成人們感覺國際油價暴跌與國內油價不變,這種心理反差大的另一因素是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是以布倫特為主要參考對象,並非是WTI,因此定價機制的問題,造成了當前國際原油價格大跌,而國內成品油價格無法下跌的現象。
他表示,目前,布倫特油因為利比亞供應、北海管道等原因炒高;WTI因為庫存增加、美國經濟疲軟等原因拉低。WTI反映的只是美國原油市場的供需情況,並不能反映當前國內進口原油的真實價格。目前國內的原油進口多來自中東地區,布倫特市場的交易量更大、交投更活躍,對中東北非局勢的敏感度也高於WTI,世界上有2/3地區石油市場原油價格與布倫特原油關聯,這應該是發改委在定成品油機制時主要的考量。
>>各方反應
汽油批發價下滑394元/噸
雖然國家發改委遲遲不動手,但批發商們已下調批發價格。昨天,記者從卓創資訊了解到,國內汽柴油批發價格已下跌,相對於4月7日,汽油批發均價下滑394元至9206元/噸,柴油批發均價下滑250元至8295元/噸。
針對國內批發價的下跌,發改委上述負責人認為,這是國家調控以及市場供求狀況的正常反應。
5月份以來國際市場油價水平有所回落,加之7月1日國家下調了成品油包括燃料油進口關稅,地方煉廠原料油採購成本降低,加工負荷呈上升態勢,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應緊張的矛盾有所緩解。
卓創資訊分析師胡慧春解釋,4月時國內需求旺盛,供應緊張,當時的汽柴油批發價在最高零售限價附近,而現在需求減弱。
專家批價格機制對跌不敏感
昨天,多位專家指出,目前的汽柴油定價機制的確需要反思。國內汽柴油調價機制中22個工作日的調價間隔時間太長,使得價格機制對國際油價變動的反應不靈敏。
這些專家中就包括參與了國家發改委對成品油定價機制進行修改徵求專家意見時的一位專家——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
林伯強告訴記者,目前的定價機制,在國際油價總體以漲為趨勢的情況下,導致了國內油價“只漲不跌”的實際情況,很難對國際油價的下跌做出反應。
事實上,去年針對成品油定價機制進行修改時,調價間隔縮短就是主要變化,但是迄今為止,這一修改後的機制遲遲沒有實施。
不過,稍早,航油新定價機制已開始實施,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很大衝擊,這或許是個好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