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攝影記者/高育文
中國6月大幅增持美國國債,幅度較5月增幅擴大,至此,中國已連續三個月增持美國國債。
美國財政部8月15日公佈最新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2011年6月末,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1655萬億美元,較5月末的1.1598萬億美元,增加57億美元,較1月末增加108億美元。這在中國目前持有的約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約佔35%。
外儲多元化難題
隨著標準普爾調低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不少評論員和經濟學家開始高調主張中國應該將外匯儲備分散化,減少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産的份額,並呼籲增加對其他種類資産的投資(例如大宗商品)。
對於這一問題,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近期發佈的報告中認為,中國不應該突然加速減持美國國債和美元資産。突然大規模減持美元不僅沒有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同時,可能會對中國、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負面衝擊。
馬駿認為,一旦中國開始大規模減持美元資産,將導致整個市場對美元資産的恐慌性拋售。結果會是美元匯率的崩潰、美國利率的大幅上升和美國經濟的衰退,進而造成OECD國家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下降,從而衝擊中國經濟本身。
另一種很大的可能是會導致熱錢流入增加並迫使貨幣當局進一步增加外匯儲備,並對香港的離岸人民幣造成巨大衝擊。因為美元兌其他貨幣的快速貶值(由於中國拋售美元資産)意味著人民幣兌美元在中長期將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市場對未來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加大將導致各種渠道的熱錢流入增加。這些渠道包括虛假的海外直接投資、虛假的出口交易、地下錢莊、香港的個人換匯等等。
外匯局在7月20日曾發佈《外匯儲備熱點問答》稱,多元化一直以來是外匯儲備的主要經營原則之一。儘管近期黃金、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但價格波動較大、市場容量相對有限、交易和收儲成本較高,因此外匯儲備不會直接投資于這些領域。
同時,中國居民和企業對黃金、石油等的消費量非常大,外匯儲備直接大規模投資于這些領域,可能會推升其市場價格,反而不利於國內居民消費和經濟發展。而目前的外匯儲備投資組合中已包含與之相關的投資,國內另有專門的機構已經在從事大宗商品收儲等相關的工作,與外匯儲備投資形成互補。
關鍵在消除外儲被動累積
8月5日標準普爾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這一里程碑事件,“從中國的角度來講,中國作為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者,必將面臨嚴重的儲備資産安全問題”,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最新的報告中這樣表示。
沈建光分析認為,此時中國面臨兩難決策,即如若放開人民幣匯率,讓其大幅升值,將對中國出口造成不利影響,加大國內經濟運行的壓力;如若繼續保持人民幣兌美元相對穩定,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仍將被動積累,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帶來的成本將相當昂貴。
馬駿認為,相比之下,雖然被調低信用評級,但是在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偏好下降的大背景下,美國國債的價格很可能比較抗跌。“美國評級被降這一歷史性事件對中國傳遞的一個更有意義的信號是,繼續大規模積累外匯儲備在財務上和政治上都是危險的。”
“中國需要加快其經濟的結構性改革(例如刺激國內需求,提高社會保障覆蓋水平,鼓勵進口和對海外的直接投資)以求削減國際收支的順差並減少外匯儲備的累積。這些改革將從更根本的層面上提高中國經濟的質量,同時降低全球經濟結構失衡的風險。”馬駿表示。
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則對應該採取何種措施改善中國外匯儲備現狀持有不同的看法。
沈建光在其報告中寫道,“美債問題是一個警示,也提供了一個契機,實現人民幣可兌換的時機已經成熟。”
他認為,促進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將帶來諸多好處,例如降低人民幣依賴美元儲備的風險、避免大量資本流入、降低央行操作的難度、享受鑄幣稅收益等。
“從長期來看,對於中國面臨的嚴重的美元資産安全問題,應該痛定思痛,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消除外匯儲備"被動"積累才是應對之根本。”沈建光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