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看似穩賺不賠卻連年虧損 交強險經營亟待模式創新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1日 0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去年承保虧損97億元、上市以來累計虧損187億元。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保協”)發佈的交強險報告讓此前飽受暴利質疑的交強險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是什麼導致了這個看似穩賺不賠的險種連年巨虧?交強險的未來又將在哪?

  高賠付、高費用之殤

  來自中保協的報告顯示,逐年走高的賠付比例以及居高不下的費用是造成交強險虧損的主要原因。

  以2010年為例,從保費收入來看,去年交強險共承保機動車輛1.0141億輛,保費收入840.5億元,而賠付金額為621億元,賠付比例達到了82.3%。對此,中保協指出,賠付成本的持續上升是因為限額費率調整、賠償標準上升以及費率浮動辦法的影響。

  不僅如此,交強險的經營費用一直居高不下。從最初的39%到目前的30%,儘管對外宣佈費用持續走低,但綜合經營費用率仍在30%之上。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其中費用中營業稅金就佔比超過20%。不少業內人士坦言,正是大額營業稅金的繳納,被市場認為加大了承保虧損額度。

  從交強險分佈地區來看,經濟發達地區機動車出險賠付概率較高,經營虧損較大,如人保財險在上海、山東、江蘇的交強險經營虧損均超過10億元。

  預計今年賠付率繼續走高

  去年交強險承保賠錢創下新高,今年的經營狀況仍不容樂觀。據了解,自去年7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明確了精神損害賠償規定並確定“同命同價”原則,這將加大人傷案件的賠付成本。

  人保財險的報告指出,人身傷亡賠償標準中的死亡補償金和殘疾賠償金,根據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來確定,隨著居民收入增加而交強險保費不變,將增加交強險的經營壓力;同時,今年一季度汽車修理行業價格的上漲,也增加了交強險財産損失的賠付成本。

  平安産險的精算報告則預測,今年人傷損失將上升10%左右,但由於受交強險限額的影響,其賠付成本上漲幅度有所放緩,綜合二者影響,預計交強險賠付成本同比上升3.8%左右。

  此外,記者採訪獲悉,目前市場上普遍實行的交強險財産損失“互碰自賠”也將可能提高交強險財産損失案件的出險頻率和賠付成本,以及費率浮動辦法、去年實施的提取救助基金政策也將進一步提高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

  交強險經營模式亟待轉變

  由於交強險經營壓力逐漸增大,諸多車險人士建議,政府應通過減免營業稅的方式緩解交強險的壓力。不過,中保協相關人士解釋,營業稅金減免將涉及多個政府部門,這一難題並不可能很快解決,同時減免營業稅金並非扭轉交強險虧損的長久之計。

  很多業內人士歸咎於國內交強險經營模式的弊端。“與國際上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的經營模式相比,我國交強險經營模式不夠明確。”中保協專家組就曾表示,政府、企業、監管機構的責任義務界定不清。也有保險專家表示,國外成熟的交強險經營經驗值得借鑒。

  資料顯示,目前國外主要存在商業化經營、保險機構代辦、社會保險三種交強險經營模式。其中,美國、英國、中國香港等多數發達國家和地區採取商業化模式,由各商業保險公司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自行制定交強險條款、費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而日本、中國台灣等地區採取代辦模式,商業保險公司作為交強險的代理人,只收取固定的代辦手續費不承擔相關經營風險;僅有新西蘭等少數國家採取社保模式經營。

  “社保模式在我國推廣顯然不現實,因為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一位車險專家指出,純商業化模式還存在技術上的難度,因為商業化就需要市場定價,而目前積累的數據還有限,對費率制定的要求很高,目前最可行的是代辦模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朱俊生也表示,如果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不盈不虧”原則,則應該採取政府主導、商業保險公司代辦的經營模式。

  記者了解到,目前保險監管機構已將交強險相關議題上報國務院,由於交強險涉及多個政府部門,未來經營模式如何轉變仍難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