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山西煤改超千億資金缺口 機構投資爭相入晉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9日 09: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從開始到現在,遠未結束。

  日前,山西省煤炭工業廳通報稱,山西煤炭整合接管已基本結束,進入改造提升建設階段。到2010年底,全省重組整合煤礦企業正式協議簽訂、主體接管到位、採礦許可證變更工作基本到位。

  更有山西煤炭工業廳官員表示,因煤改而成立的“山西煤礦企業兼併重組整合工作領導組”將於9月1日前撤銷。

  但事實上,煤改風暴並未平息。在接下來的礦技術改造階段,無論國有還是民營煤礦正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各路資本嗅到山西煤改領域的商機,正以不同形式切入這場資本盛宴,但風險亦不可小覷。

  逾千億煤改資金漏洞

  山西煤改的句點仍未落地。

  按照山西煤炭兼併重組目標,山西礦井數量將由2008年的2598座壓減到1053座,單井平均規模達到年産120萬噸以上,辦礦主體由2200多家減少到了130家,形成4個年生産能力億噸級和3個5000萬噸級以上的煤礦企業。

  根據上述計劃,到2015年山西煤炭産能在12億噸以上。2008年山西煤炭兼併重組大幕拉開,當年煤炭産量為6.2億噸。從6.2億噸到12億噸,山西煤炭産能提升約6億噸。

  “一般而言,煤炭産能每提高一噸,建設成本(含設備、施工等)約為300元。産能提升6億噸,則需1800億元投資。按照企業自有資金比例佔30%計算,所需銀行信貸、融資規模近1300億元。”一位山西煤炭行業人士計算。

  資金成為制約山西整合煤礦復工復産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量煤礦因技改資金不到位而停産。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官員樂觀估計,“再用2~3年的時間,全省整合礦井將陸續完成建設改造任務,相繼竣工投産,轉入正規循環的生産階段。”

  山西大規模煤炭資源整合始於2008年,大量小煤礦被關停整合。時至今日已屆3年,如果再加上2~3年的建設改造時間,山西煤炭産能將被抑制至少5年。

  煤改之路漫長,超乎山西省決策者的預期。2010年12月份,山西省政府甚至下發文件,要求地方必須在2010年12月30日前全面完成煤炭兼併重組。但在實際兼併重組過程中,尚有諸多“爛尾工程”等待清理。

  此外,整合之後的山西80%的煤炭將集中在大型煤炭企業手中,煤炭集中度大幅提高與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方向相悖。再者,受資金不足約束,大量煤炭産能難以釋放,山西煤價在近年維持在高位運行。

  山西省煤炭工業廳信息顯示,2010年,山西省重點煤炭企業噸煤綜合平均售價比2005年提高81.4%。

  機構投資分食煤改“蛋糕”

  由於銀行信貸政策緊縮,在山西煤炭整合過程中,銀行信貸數額小,一般銀行授信在10萬~30萬元左右。在此背景下,能源信託、基金等被看好。

  目前,已有中國平安(首期100億元)、山西能源産業基金(首期100億元)、中信信託(40億元)等機構投資者介入山西煤改項目,每一個利益主體均希望在煤炭整合中分得一杯羹。

  業內人士介紹,基金、信託等常以並購基金形式進入煤炭領域,獲取煤炭一定股權,以股份分紅或者股權回購方式收回成本。

  以中信信託為例,為保證信託還款,在交易過程中,民營煤礦企業用49%的股權過戶、51%的股權質押。

  一般而言,只有資金和勢力強大的機構才有機會接近山西大型煤炭企業。在諸多民間投資管理者看來,煤炭領域投資水很深,風險不易掌控,不敢輕易進入。

  其中,擺在第一位的風險是行政調控的風險。一位基金管理人士介紹,“山西煤炭資源整合以政府&&為主,行政干預的風險往往有點大。況且在山西資源整合過程中,國進民退色彩濃重,不可控風險較大。”

  例如山西省政府規定,省屬煤炭企業不得擅自出讓股權;對已批准由各企業主體整合兼併的礦井,原則上不得調整;煤炭企業不得擅自出讓資源。上述行政命令被諸多信託、基金看來暗藏風險,不易發揮其靈活特性。

  煤礦並購專業性強,這是諸多機構投資者謹慎為之的原因。

  上海某投資管理公司正在與合作夥伴在山西煤改中尋求投資機會。該公司風險管理人士稱:“對於小額投資基金而言,更多介入市級煤炭企業並購重組。由於銀行配套資金難以到位,地方政府和煤炭企業急需融資,恰為投資基金提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