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勢變則法移 債基應謀變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8日 1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以“低風險”為特點的債券型基金創出了近年來的最差業績。據民生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今年年初至8月5日,在155隻債基中,只有19隻實現正收益,佔比僅為12.3%,平均收益率為-2.28%,這與去年形成了巨大反差。去年所有債基均實現正收益,平均收益率為7.06%。

  更讓人擔心的是,債基的盈利模式遭遇考驗。近兩年信用債以及含權債大量涌現,使債基不用靠博利率品種價差來戰勝市場,債基的大類資産配置以及含權債的搭配能夠使“熊市”不熊。此外,不少債基還通過參與新股申購博取較高收益。

  這種“信用債+打新”的盈利模式今年遭遇挑戰。貨幣政策緊縮的累積效應顯現,再加上部分機構去杠桿的壓力,流動性偏緊的狀況重壓債市。在“錢荒”的大背景下,銀行間市場7天回購利率持續高企成為常態,誘使資金離開債市,轉投銀行理財和貨幣市場。資金面壓力和通脹高企導致債券價格下挫,近期城投債信用風波引發信用債的拋售,同時,今年“打新不敗”神話破滅,不少債基“中彈落馬”。這一切都使債基獲取超額收益的機會大大減少。

  從歷史規律看,債基與股基存在“蹺蹺板”的關係,而今年這兩種類型基金均呈疲態,説明今年債基主要遭遇的是系統性風險,因此,我們不必過於求全責備,應當給予理解和包容。另一方面,基金業是否也應該做認真、及時的反思?

  此次債市風險的爆發點是信用債,後來波及到可轉債,受損最大的債基正是以這兩種債券為主要投資對象。以信用債和可轉債為主要投資標的是一些基金公司近兩年拓寬債基産品線的主要思路。因此,未來在發展債基時,是否需要在産品設計之初就綜合考慮資産平衡配置的問題?

  股市下跌尤其是創業板發行泡沫的破裂使許多債基尤其是一級債基受到重創,少數債基直接因為幾隻新股“破發”就出現虧損。回顧歷史,我國最早的一級債基的契約對持有新股設定了明確的時間限制,最短的是“上市當日賣出”。後來,受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誘惑,新發行的債基紛紛在契約中延長對持有新股的時間限制,後來很多債基乾脆不提這個限制。這是基金行業在一級債基這個小類別上過度放大風險和追求收益的典型表現。今後,一級債基是否應該重新自我約束一下?

  非純債基金尤其是二級債基或多或少地涉及主動股票投資。一些盤子較大的債基的股票投資規模甚至不低於盤子較小的股票型基金。然而,目前很多二級債基由管理債券投資的基金經理附帶管理股票投資。須知管理債券與管理股票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專業,好比讓開汽車的人去駕馭火車,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説明某些基金公司在管理上的粗放。今後,基金公司是否應該為二級債基配備相應的股票基金經理?如有必要,這是否需要上升為一種市場規則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