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美國信用評級下調加重“二次探底”恐慌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8日 07: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有專家稱:中國可通過正常的市場操作伸張自身利益

  國際“三大”信用評估機構之一標準普爾公司,在週末將美國信用評級從頂級的AAA級下調至AA+級。這是標準普爾70年來首次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降級”,也被輿論認為是美國歷史上首次遭“降級”,風聲鶴唳的全球金融市場有可能陷入“二次探底”的恐慌。

  美國國會有關國債規模上限的爭議不決,引發了對美國主權信用的普遍擔憂。即便協議最終達成,但市場擔心美國政府債務危機會像歐洲等國的債務危機一樣四處蔓延,引發美國經濟持續衰退,這將造成“第二輪金融危機”。過去一週,全球股市哀鴻一片,美國、歐洲、亞洲市場都下跌慘烈。

  幾天前,中國信用評估機構大公國際剛剛下調了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中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認為,美國國會就政府提高債務上限通過了決議,雖然這可以使政府繼續借新債還舊債,但沒有改變國家債務增速超過經濟和財政收入增長的總趨勢,這一事件成為美國政府償債能力進一步下降的拐點。因此,他們將美國的本、外幣國家信用等級從A+下調至A,後市展望也為“負面”。

  而標普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的理由與大公相似。他們對美國政府在解決財政和經濟難題時的決策效率和體制穩定性提出了質疑。並表示,如果兩年之內美國經濟不見起色,很可能將美國的長期信用評級降至AA級。

  針對美國可能爆發的債務危機,大公國際董事長關建中稱,十年內美國赤字減少一萬億美元,相比其每年近一萬億美元的債務消耗,完全不匹配。

  大公國際經過測算,若在五年內,美國無法減少4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債務上限會被繼續突破。而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的國會通過的法案,打算今後10年削減2.1萬億美元聯邦財政赤字。

  未來一年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大

  美國信用被“降級”,既是債務鬧劇引起的後續效應,反過來同時也意味著美國發生債務違約的可能性加大了。

  多數分析機構預測,美股下週一低開可能性很大,並可能進一步衝擊全球股市。美國《華爾街日報》説,“全球金融系統的基石已經動搖。”英國《經濟學家》週刊分析稱,美國領導人終於結束了一場荒唐可笑、不負責任的財政邊緣政策較量,但這並沒有讓投資者鬆口氣,而是感到忐忑不安。美國新近發佈的經濟數據一片黯淡,而債務協議規定預示要進行大量財政緊縮政策,美國經濟很可能受到新的衝擊,“未來一年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大。”

  信用評級被降級,很可能減弱美國國債在市場中被接受程度。如果海外投資人對美國國債看淡,那麼接盤的人只能是美國人自己。

  高盛剛剛發佈報告,下調了美國經濟增速預期,並預測美聯儲將會很快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這意味著,為了購買國債而濫發美元,這必然加劇美元貶值預期。上周,國際黃金價格創下了每盎司1681.65美元的新紀錄。而原油價格在經濟緊縮的預期下回落至每桶84美元。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信用評級下調使人們對美國經濟增長預期更加不樂觀,其通過發債發展經濟的路徑將受到影響,美國的這種負債經濟模式可能進入一種“越難借債,越缺乏信用”的惡性循環。

  美元在全球儲備中所佔份額為60.7%,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海外持有國,截至今年5月持有近1.16萬億美元。左小蕾建議,中國作為債權國,應要求美國刺激實體經濟增長,財政削減開支,並要求他們沒有足夠資金髮展實體經濟時,敞開大門,允許中國等外國直接投資,而不僅僅是購買國債。

  有專家認為,美國國債的實際最大持有者仍是本國的機構投資者,包括很多養老基金、社保基金,通常這些機構投資者按規範操作,都要購買AAA評級的投資産品,而目前美國國債評級降低,這就孕育著極大的市場風險。

  美國國債被降級,天不會塌下來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不必過於看重美國信用“降級”的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表示,標普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只是在“找平衡”。因為近期美國宏觀經濟數據不樂觀,而歐洲債務危機蔓延時,標普對歐洲許多國家的信用評級一直在降,如果這次仍對美國維持AAA級最高評價,將會招致對“不公正”評級的不滿。事實上,另外兩家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和惠譽仍對美國維持了最高評級。

  知名金融分析人士、《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則認為,大家都在擔心,以為美國國債被降級天就會塌下來,其實可能性不大。在標普降低美國信用評級的同時,美聯儲和監管部門已聯合通知各大金融機構,評級降低不會改變美聯儲和監管機構對銀行損失撥備的要求,不會影響國債及國家擔保的各類債券的風險評估。這就意味著,可以“忽視”評級公司的“降級”行為,美國國內投資人不會有明顯的行動。

  他表示,美國評級降低,也不會産生巨大的國際影響。國際投資人仍將持續購買美國國債,無論它的評級是AAA或BBB。這是國際貨幣儲備制度決定的,無論是各國央行還是主權財富基金,或是金融機構、私人投資者,“誰持有美元,誰就必然購買美國國債”,這樣一種強制性、自動性的美元回流制度體系,短期內難以撼動。

  有分析人士稱,到期“承付利息”的美國國債是美國國家信用、美元信用的根本保證,一旦美國國債這種金融市場的“核心生産資料”的根基動搖,那麼整個華爾街將陷入崩潰的邊緣。對中國來説,持有美元現金的風險,遠遠大於持有美國國債,因此在找到更好的投資渠道之前,中國可以在持有美國國債的規模、品種和期限上適當調整,而不應大筆拋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撰文稱,在美債危機期間,中國不排除必要時通過正常的市場操作來伸張自身的利益。而從長期看,中國應當儘快建立海外投資委員會,加快外匯的戰略性運用。

  他建議,中國的海外投資委員會應集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門的智慧,瞄準2020年或2030年中國崛起所缺各種物資資源,組織金融機構、企業甚至民間個人力量,加快戰略性物資的運用和儲備,允許和鼓勵企業等用人民幣購匯,即可減少市場上的貨幣存量,又能減輕國內通脹的壓力。

  宋鴻兵認為,海外美元持有人要拿手中的美元,去美國直接購買核心資産或重要公司,這種想法不太現實,美國政府不會同意。相反,對於中國這樣持有鉅額美國債券的國家,如減少美債持有,則可以拿美元回購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股權,“在國外買不到優良資産,在國內還不能剪些外資羊毛嗎?”

  記者 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