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美債危機對中國經濟與股市來説,更是一次崛起的機會
《紅週刊》特約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文國慶
在美國國債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的交替作用下,歐美股市終於出現了暴跌,與此同時,大宗商品也開始了狂瀉。美國股市急跌,已經露出熊市特徵。隨著歐美股市的暴跌,大宗商品和亞太股市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
一次産業衰退的真相裸露
全球股市的連鎖式下跌似曾相見,三年前的一幕再次浮現。這兩次危機有何不同,對中國經濟乃至股市的影響有何不同呢?
三年前爆發的是由於美國次級貸款違約産生的金融危機,而本次危機是一次産業衰退的真相裸露。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的時候我就指出,這場危機表面上是次貸違約借助衍生品市場對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場衝擊,其實質是歐美産業空心化的金融表現。次貸危機爆發後,西方經濟學家及其政府們,把這場危機喬裝成一場金融震蕩,利用鉅額發債和超寬鬆貨幣發行將之粉飾一新,中國人也不懂裝懂,跟在後面擂鼓助威,終於把這場歐美危機演化成全世界人民的集體救贖運動,各國同比例放水,使得歐美經濟暫時逃過一劫。
經歷2009~2010年連續刺激以後,金融危機似乎已經過去,但今年持續發酵的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國債上限危機,導致了歐美金融市場的再次崩潰。
這次歐美金融市場的暴跌,並不在於美國是否提高國債上限,也不在於歐洲對於希臘的援助是否達成一致,而是由於:經歷了長時間的爭執和博弈之後,投資者終於看到:歐美的産業空心化導致的衰退已經不可避免,對歐美資産傳統的估值體系開始崩塌。
回顧2008年以來的歷史,出現一個可笑的現象:産業空心、競爭力低下的歐美股市迅速復原,而經濟最為堅挺的中國股市恢復程度居然不到歐美的一半。究其原因就在於:歷史曾經給了我們一次絕佳的獲利機會,但是由於我國在應對次序上出現嚴重的錯亂,導致了財富的流失和自身金融體系的紊亂!
這次危機對中國利遠大於弊
但不管我們犯了多少錯誤,只要靜下心來想想就會明白:中國犯的錯誤都是技術性的,遲早都會解決,而歐美經濟的衰退則是方向性的和難以逆轉的。從這個意義上説,這一次危機是歐美經濟體的産業危機,對中國來説則是一次再上臺階的重大機遇。
這個機遇對中國的益處很多,主要是:1、實質性地削弱美國的經濟、軍事上的霸主地位,擴大中國在國際政治上的生存空間;2、資源價格的系統性回落使中國的通脹之憂消遁于無形,國際貿易條件大幅度改善;3、中國增加了廉價獲取資源的機會,戰略性地降低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本。4、給中國解決內部分配不公創造了緩衝區域。5、房地産泡沫問題解決難度降低。
在這個危機中惟一負面的因素是出口市場的萎縮,由此導致失業率的暫時上升。但凡事有利總有弊,衡量優劣的標準是收益/成本這個比值的大小。從這個意義上説,這場危機是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是經濟公平的一種體現,對中國而言,利遠大於弊。從宏觀上説,這場危機利好中國,對股市更是超級利好。
具體地説,我們應該怎樣觀察事情的好壞呢?
關鍵是看我國政府的應對是否正確。如果政府在這段時間適度放鬆貨幣政策,把M2基本控制在17%左右的水平,貸款控制在7.5萬億~8萬億左右,不再進行緊縮,那麼這是第一重利好。如果中國堅持內需為主的原則,不再努力擴大外需,實質性地提高居民分配在GDP中的比例,同時控制好對歐美危機的介入力度,讓危機自然發展,這是第二重利好。如果我們拿出有效地鼓勵支持企業海外收購,擴大非洲市場的一系列政策,這是第三重利好。有了這三重利好,中國股市何愁沒有牛市?只是,政府是否能提出有力的政策,採取何種有效的手段,這需要觀察。因此,對於中國股市的基本態度是:絕不恐慌,但樂觀到什麼程度,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對A股市場而言,屬於內需性的消費類股票走好是有道理的,這類股票近期的表現也不錯。對於金融類股票呢,它們是上一輪政策錯位的買單者,還是暫時回避。對於資源類股票呢?要看其資源的稀缺程度和上市公司的資源儲備,不可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