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完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 打造和諧金融生態環境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5日 1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後金融危機時代,央行貨幣政策面臨從擴張性向持續穩健的轉變,這在一定程度上收縮了社會信用貨幣創造,對部分地區、部分企業的融資造成了一定影響。最近,在經濟發達的個別省市,連續出現中小企業倒閉的案例,對當地政府、商業銀行、供應商、員工等利益關聯方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影響了當地中小企業整體的信用形象,更影響了當地的金融生態環境,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狀況。

  市場經濟是典型的信用經濟,企業是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是市場經濟中的主要交易方。中小企業長期存在融資難,除了金融深化改革程度不夠、中小企業風險較高等原因外,其信用體系不健全也是造成金融機構惜貸的因素。

  在中國,中小企業在數量上佔據了企業總數的99%以上。從銀行角度看,相對於大型企業,銀行與中小企業間的信息更加不對稱,銀行普遍面臨企業信息收集成本高昂等問題。少數中小企業的信用缺失行為,在整體信用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會使金融機構將整個中小企業市場視作“檸檬市場”(即次品市場)而不願意涉足。

  因此,降低金融機構信息收集成本,提高企業信用違約成本,培養企業誠信意識,是完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打造和諧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方向。具體來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應該在信息採集的寬度、信息獲取的速度、信用主體培育的廣度、信用違約懲處的力度等方面進一步完善。

  第一,進一步加快公共數據整合。2001年國務院《關於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國發[2001]11號)提出加快建設“金關”、“金稅”、“金卡”、“金盾”工程等信息網絡監管系統的全國聯網,加快部門之間的網絡互聯,實現監管信息交流和共享。在前期成果基礎上,工商、國土、稅務、質檢等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公共數據的整合,擴大信息互聯共享範圍。如在進出口納稅環節,通過中國電子口岸與海關實現信息共享,銀行能夠及時獲取企業的進出口納稅申報數據。不少銀行據此研發了針對企業進出口納稅環節的融資産品,如出口退稅賬戶託管貸款、關稅透支等,極大緩解了進出口企業的融資難。在國內納稅環節,多數地區的銀行無法與稅務機關實現增值稅等納稅信息的聯網共享,造成部分中小企業向銀行、稅務機關報送的納稅金額、銷售額等關鍵信息不完全一致。隨著“財稅庫行”工程的推進,部分省市已經實現稅務系統與銀行的信息共享和代扣代繳,銀行也據此開發出了相應的銀稅通金融産品。

  第二,拓寬企業徵信系統的信息採集範圍和更新頻率。人民銀行的企業徵信系統是目前金融機構查詢了解企業信用記錄的主渠道。相對於企業在金融機構的完善信用記錄,各類非金融信息,如企業社保、公積金繳納信息,勞動違法信息,環保違法信息,産品質量信息,電力、電信、用水等信息採集量少,更新頻率低,主要原因是缺乏信息採集的依據和動力。因此,儘快出臺《徵信管理條例》,完善信用信息徵集機制,為各類非金融信息的採集提供法律基礎,拓寬企業徵信系統的信息採集範圍,有助於減少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

  第三,推動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的大力開展。賒銷是市場經濟的常見信用交易模式,從調查看,賒銷形成的應收賬款是中小企業流動資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造成很多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依託央行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管理系統,大力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質押或保理業務,既可以部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更可以借此培育中小企業的信用意識。

  第四,推動中小企業採用電子商務交易。傳統的線下“1對1”交易形成的是私密信息,依託電子商務交易及支付平臺,中小企業商務活動所産生的信息流、商品流、服務流、資金流在客觀上形成了公示,在時間上形成了積累。良好的交易記錄有助於企業獲得更多訂單,從而激發企業關注並重視自己的交易信用記錄,建立“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向激勵機制。金融機構也相應能夠低成本獲取相關企業真實的商務信息,有助於對企業的客觀信用評價。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金額已經達到4.5萬億元,銀行通過與阿裏巴巴、金銀島等各類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借助網絡信用信息,開展網上信貸服務獲得了中小企業的廣泛歡迎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

  最後,應加快建立中小企業失信懲戒機制。一是建立“個人破産制度”,促進個人信用約束。實踐中不少中小企業主在原企業喪失銀行或商業信用後,通過財産轉移到新企業的模式逃廢債。針對這類失信行為,法院所發佈的針對企業主的“高消費限制令”威懾作用有限,監督成本較高,應儘快修訂《破産法》,引入個人破産制度。二是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檔案,對各類信用等級的中小企業在財政補助、貸款貼息、信用擔保、政府採購、産業扶持、稅收減免等方面予以差異化安排,通過扶持鼓勵守信企業,提高失信企業的違約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