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富士康將用百萬機器人代工 專家:不必過分擔憂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2日 14: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製造業使用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力的趨勢已現端倪。富士康提出三年內引入100萬台工業機器人。

  是否會排斥勞動力,對就業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形成壓力?專家認為不必過分擔憂。

  五成工序可用機器人

  7月29日,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在深圳出席員工聯歡晚會時對媒體表示,目前富士康有1萬台機器人,明年將達到30萬台,三年後機器人的使用規模將達到100萬台。未來富士康將增加生産線上的機器人數量,以完成簡單重復的工作,取代工人。

  機器視覺製造商美國康耐視有關人士指出,從理論上講,目前大陸電子製造業50%的工序都可以用機器人替代,但實際上大規模投入機器人的資金需5年才能收回成本,且涉及生産線工藝流程的改變。因此,即便對於成熟的電子製造企業,用機器人替代工人,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短期衝擊有限 長遠有利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勞動力市場研究室主任張麗賓指出,類似富士康使用機器人這樣的事件,對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是複雜的、綜合性的。從短期看未必會形成突出的替代效應,從長期看則是正面的。

  “首先,從局部來説,確實會對部分勞動力産生替代效果,但是我們要看它替代的是哪一部分勞動力,可能是簡單勞動力,而且正是現在供應短缺的那一部分,因此不會造成很大的失業,反而正好可以解決局部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問題。其次,從長遠來看,機器替代人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産率,使單位勞動創造的價值更高,有利於經濟水平的提高,最終會有利於就業的擴大”。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勞動力市場研究所所長黃任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認為,所謂以機器人代替工人,就目前階段的中國來説,還不現實。

  “機器替代工人是一個大趨勢,但它是個慢慢的、漸進的過程。”黃任民表示,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也只是個別崗位由機器替代工人,並沒有普及,因為機器過於昂貴。而中國代工企業的利潤空間特別小,事實上很難做到大規模使用工業機器人。 據《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