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民企轉貸 借跨境貿易結算"生財"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1日 10: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作為浙江大批外貿型企業中的一員,吳老闆的眼鏡企業首批獲得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資格。今年以來,借跨境貿易結算的便利,吳老闆多了一條生財之道。

  因為産品大多銷往歐美,吳老闆多年前就在香港註冊了一家離岸貿易公司,專門接收海外訂單,週轉境外資金。吳老闆浙江的母公司在某大型國有銀行有上億元授信額度,但今年以來該行只為吳老闆提供了三分之一左右貸款。剩餘部分由該行香港子公司為吳老闆香港貿易公司的轉口貿易發放貿易性融資。香港的貿易公司再以“預付款”的名義把從香港得到的貿易貸款通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方式,匯入吳老闆浙江母公司賬戶。“只要預付款和貿易額不要相差太大就行,否則會被外管局問話。”吳老闆説。

  吳老闆香港貿易公司從香港得到的貿易貸款利息只有4%左右。“據我所知,有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資格的企業都在這麼做,基本上都通過中資銀行來做。銀行也是為了留住客戶,而且能從中賺取2%左右的收益。”吳老闆介紹。

  一季度開始,這種境外融資模式在浙江的企業間風行。同時,由於境外貨幣過剩,經濟不景氣,香港的銀行都急切希望加入這股向內地企業貸款的“洪流”。

  拿到上億元低成本資金,絕大多數企業都用於“轉貸”。“現在缺錢的企業太多了。我們貸出去的利息至少在15%-20%。”吳老闆介紹。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央行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是為了“凍結”快速增加的外匯佔款和外匯儲備。考慮到投資收益差、匯差,加上中美之間的利差目前已超過3%,為十年來最高水平,同時,民營經濟、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産等方面資金需求旺盛,但信貸供給大幅收縮,貸款利率大幅上升,最終境外逐利資本加速流入,賺取收益。

  但是,與傳統行業不同,科技型企業似乎更專注主業。“假如我有盈餘資金,我會把這部分錢放在自己的企業裏。把錢留在自己企業裏,或者把錢借給別人,讓別人替我賺錢,兩者相比我對自己更有信心。”上海火速網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小光這樣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火速網絡成立於1998年,是一家專注于B2B電子商務服務的民營企業。由於是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明星小企業”,火速網絡比大多數中小企業要幸運得多:2009年,在上海浦東新區科委的牽線下,火速網絡參與了上海銀行“中小企業信用互助融資計劃”。上海銀行經過審查後,在最短的時間內給火速網絡發放了500萬貸款。今年7月,火速網絡第二次參加了浦東新區科委與上海銀行合作的“中小企業信用互助融資計劃”。

  “我肯定不會把錢轉貸。”劉小光説。

  劉小光介紹,據統計,我國中小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很多中小企業在發展的初期階段就倒下了。特別是在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經濟結構調整、産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企業的“開源節流”問題更加重要。加上近幾年原材料、人力成本、商務成本的大幅上漲,企業經營環境和以前相比大不一樣。

  “能生存10年以上、得到政府扶持的民營小企業又有幾家?把錢投到賺錢的領域沒有錯。”上海另一家知名民營小企業的負責人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