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天價過路費揭物流病 河南農民鉅額罰單背後隱疾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3日 0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1年初,一陣疾風暴雨式的“聚焦物流業頑症”輿論攻勢將國內物流行業積弊已久的諸多問題擺到了臺面之上。

  轟轟烈烈的“運動式”報道之後,國務院隨即在6月8日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從稅收、土地政策、降低過路過橋收費、加大物流業投入、促進農産品物流業發展等八方面著手(下稱國八條),力治流通業頑疾,降低整個物流業成本。6月14日,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監察局和國務院糾風辦又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切實解決收費公路超期收費、違規設站(點)等突出問題。

  然而,在轟轟烈烈地整治運動背後,真正值得我國物流業面對的問題究竟是什麼?怎樣才能讓行業真正鬆綁並實現産業升級,從而真正服務而非桎梏國民經濟發展?

  天價過路費亂象

  河南禹州農民時建峰,冒用軍車牌照偷運砂石偷逃過路費2361次,掙得20余萬元,如此這般操作了8個月後案發。

  這本是一起再平常不過的案件,然而依據河南省高速公路聯網監控收費通信服務有限公司出具的統計表,2008年5月4日至2009年1月1日,涉案的兩輛車共通行2361次,合計逃費金額為3682110元。

  根據上市公司中原高速于2007年公佈的《關於鄭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及車輛通行費標準的公告》,鄭石高速公路全長約183公里,以全程計算,時建峰的斯太爾自卸貨車為25噸,屬於E型車輛(20-40噸),收費標準是0.230元/噸公里。如果不超載,一次一輛車需交過路費高達1052元。這個數字與偷逃2361次相乘,也是240萬元左右的高額數字。如果加上超載部分3-5倍的收費,那麼最終得出368萬元的過路費並不奇怪。

  如果按照時建峰偷逃過路費的金額與其運營的時間來折算,平均每天逃費的金額超過15000元,平均每天跑將近10個車次,每次過路費用高達1500元。

  正是此案中這樣一些數據的披露,揭開了國內公路收費亂象之一角。

  試想時建峰用非法手段逃避繳費,營運8個月尚且只賺得20余萬元,尚不足過路費的零頭。那麼如果奉公守法按規定繳納所有費用,車主能否支撐8個月尚且難説。

  時建峰,使國內公路高額過路費開始受到外界重視。於是便有了接下來的媒體記者全程跟隨貨運車輛的體驗,在所有收費站均按規定繳納過路費之後,營運成本超過了此單生意所獲得的利潤這一怪現象。

  高昂的物流費用帶來的另一個後果便是物價的上升。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商品物流成本佔到商品價格的20%-40%,與人力成本遠高於中國的歐美等國相比,國內的物流成本高出2到4倍。

  公路是我國覆蓋面最廣、縱深度最高、公益性最強的交通運輸方式。目前,全社會75.5%的貨運量,由公路運輸承擔。然而,在公路發展過程中,收費公路規模過大、收費站點過多、收費標準過高、收費期限違規延長等問題也日益突出。

  而根據一些公司統計的數據顯示,企業內部物流成本已經達到總成本的20%,而這其中只有3%是運輸成本。

  在媒體集中“轟炸”之下,6月14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監察部、國務院糾風辦聯合召開全國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電視電話會,會上宣佈,6月20日起,將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撤銷一批收費站點;糾正並停止一批違規收費行為;降低偏高的通行費標準等。

  “鐵路、航空以及水陸運輸是壟斷的,公路的競爭則相對開放,因此也更分散,由此帶來的結果便是惡性競爭、行業利潤率低。”一位曾擔任某物流公司高管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公路貨運全行業平均利潤率只有2-3個點,大多數企業都在忙於保命,何談發展?”

  物流企業的出路

  “媒體集中曝光物流業頑疾對於外界了解這個行業存在的問題有很大的作用。但在國家機構層面解決這個問題非一日之功。”一位物流業界資深人士對本報記者直言。

  在一位民營物流公司負責人看來,政策環境是制約行業和企業發展的根本原因,具體表現為行政權力對行業抽成太高,如路橋費;再就是制度安排嚴重落後,如運輸稅。

  “但從目前治理方式看來,主管部門的治理思路不是推動制度變革,反而是強化對企業的行政監管,”前述民營物流公司負責人對此表示憂慮,“利益因素致使很多真正對行業有益的聲音無法發出來,利益主體間沒能建立有效制衡機制,運輸行業沒有對話權。”

  在另一位物流行業資深人士看來,行業的利益涉及到諸多部門與企業,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物流企業如果只是喊著要減負是沒用的,必須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來。目前,政府管理思路的變化多為事件性因素引發,並不太善於整體規劃,而政府恰恰對行業發展的走向起到決定性作用。

  “前兩年經濟危機的時候我們喪失了一次對産業升級換代的絕佳機會,”前述物流業資深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4萬億拉動內需某種程度上是害了企業,因為在經濟危機來臨之時,企業本可以通過這次機會來實現自身的升級換代,但拉動內需救助了企業之後也把這種升級的機會給失掉了。”

  為了扶持物流業發展,國內先後出臺了多項提振或振興行業發展的規劃,但在一些物流行業人士看來,在政策之外,行業以及企業自身的動作乃是行業能否實現升級的關鍵。

  “我不認為社會環境的優化所帶來的成本降低能夠最終為企業帶來利潤,”前述物流業資深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假設明天一系列政策立竿見影,客戶會相應地要求降低價格,減少在物流上的成本支出,這樣整個行業又回到了現有的競爭格局,並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

  在這位人士看來,客戶不是傻瓜,政府不收費了,他還按照原來的價格水平付費。而對於這個行業而言,“純價格競爭手段不會有變化”。因此物流企業要升級換代,認清行業發展的規律,有明確的目標。不一定要學外資的發展方式,但一定要學習先進經驗。

  企業要救命還是要靠自己,走集約化、流程化和關注客戶體驗的路。

  每一個新興市場和處於變革時期的市場,都很清晰地呈現這樣的市場規律。物流行業也是同樣,誰能敏銳地捕捉到未來的方向,著眼未來,立足當下,就很有機會在彎道擠車成功。

  企業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比對手看得更遠。如果你不比對手做得更好,被淘汰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