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北京昨夜多個路段因暴雨嚴重堵塞
6月23日下午4時許,北京降下今年以來最大暴雨,白晝如黑夜。北京市氣象臺發佈暴雨藍色預警信號。
23日下午,北京遭遇十年來最大降雨,局部地區雨量達百年一遇標準。市區多條道路積水擁堵,部分環路斷路,多條地鐵線路部分區段停運,暴雨積水造成了大規模的交通堵塞。這場令首都北京陷入尷尬的暴雨,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輿論關注,專家和網友都紛紛呼籲,要解決城市“逢雨必澇”、“逢澇必堵”之困,排澇立法管理勢在必行。
規劃落後 對地下設施投入不夠
今年,北京並不是第一個因為下雨而遭遇“水患”的城市,從近幾年的統計來看,北京、廣州、武漢,這些大城市都遭遇過“雨後成水城”的尷尬。
一次又一次,一場雨使一座城市陷入癱瘓,這背後的原因何在?清華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尹稚分析,原因有三。“首先,我們整體上對城市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城市的基礎設施絕大部分都是埋在地下,沒有什麼顯示度,所以長期以來在這個問題上一直是存在認識上的重視不夠、投入不足,這已經是幾十年城市建設當中的一個老毛病了。”第二方面就是這些年整個氣候變化,北方城市過去很少遭遇這麼短時的大規模降雨,這也是一個客觀上的問題。第三就是我們國家過去在排水系統的考慮上基本上是以排為主,整個城市是以全硬化地面為主,以鋪磚為主,變成一個鋼筋混凝土的場地,“好不容易落點雨都是琢磨著怎麼儘快把它排出去,很少考慮怎麼讓雨水多一點滲透下去”。
管理缺失 必須立法防治城市內澇
知名時事評論員曹景行在微博上表示:“大雨圍城”之所以在中國不少城市出現,反映的是很多城市管理者政績觀的扭曲。曹景行認為,眼下我們國家城市化建設非常快,而且許多現代化的建設都帶來了新的問題,“一遇大水就不堪重負,就出問題,出洋相。這個背後難免看得出是現在城市管理者的政績觀念在作怪,地面上的東西看得出,投資下去就可以作為成績,地面下的東西大家往往不注意,檢查工作也很難鑽到地下去。”
曹景行認為,對城市排澇、排水應立法來加以管理,“城市的(排澇排水)規劃必須遵守法律,看來這是很必要的,而且確實到了要做這項工作的時候了”。
網友調侃 管理者莫一味抱怨天氣
不少網友也對北京暴雨積水的問題發表了看法。
不少網友表示,國外城市的排水系統,紐約是按“十至十五年一遇”標準;東京是按“五至十年一遇”標準。而在中國,北京按“一至兩年一遇”標準,武漢還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標準建的;杭州和南昌的城市排水系統,同樣是“小馬拉大車”,排水標準嚴重滯後。
還有網友表示,一場又一場暴雨正在拷問著城市管理者的應急管理水平,面對重復發生的窘境,我們不能一味地抱怨天氣,而應該踏踏實實地調研,理性地思考,及早拿出科學的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