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合肥市地上地下建設並重科學求解城市內澇難題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8日 19: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合肥7月18日電 (記者葛如江、衛婧)今年7月11日,合肥市遭遇強暴雨,局部城區雨量達50毫米以上。然而,雨後記者驅車查看,除城郊接合部的個別地點有積水並造成交通不便,市區曾是內澇的重點路段和下穿橋等,均沒有出現明顯積水。合肥市幾年來切實加大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的投入,城市排水設施正在逐步發揮效益。

  據了解,合肥市遇到強降雨時,60%左右的排水任務都由管網系統來承擔。合肥市政府首先從補齊“歷史欠賬”入手,針對過去管網建設不完善的問題,對地下排水系統的關鍵缺陷點進行改造。

  以往排澇設施是按照國家相關的標準來設計施工的,標準一般是抵禦10毫米-20毫米降雨。根據我國氣象上的規定,每小時降雨量達到16毫米以上的降水即可稱之為“暴雨”。這一標準明顯落後於氣候的變化。為此,合肥市將排澇標準提升至30毫米-40毫米,即改造後的排水系統標準可抵禦每小時40毫米的降水。

  幾年來,合肥市已將老城區過去內澇嚴重的路段全部“大修”了一遍。市排水辦王斌主任介紹,凡是曾經淹沒過的地段,都被列入了改造項目,徹底清查地下管網。王斌説,從改造工程來看,由於地下管網長期得不到維護,不少路段管道要不是斷了,要不就是堵塞。管網壞了,排水當然就不通暢了。改造施工是將小管換成大管,斷頭的接上,堵塞的清淤。

  合肥市還針對下穿橋、低窪區域等昔日內澇的“重災區”進行了治理。往年每逢暴雨來襲,合肥就有下穿橋因為水淹而“罷工”。去年以來,合肥市排管辦對市區所有下穿橋進行了“體檢”,並對21座存在排水問題的下穿橋完成了改造。

  其次是新改擴建一批排漬泵站,增加雨水排放量。合肥市“大建設”以來,新建、礦建各類排澇泵站25座,防洪標準逐年提高。投資約4700萬元的杏花泵站工程,是該市老城區最大的排水分區治澇、截污樞紐工程。合肥市排水管道辦公室總工程師趙德平向記者介紹説:“2007年開始,我們對杏花泵站實施了改造,按照新的標準進行建設,目前的排水能力已經從每小時2萬立方米提高到了3.6萬立方米。”

  實施河道清淤工程,加大雨水下泄流量,增大疏導能力。記者在合肥市南淝河的上遊了解到,該市目前已經對整個河道按照最高防洪標準進行了整治,河道兩側綠地成蔭,極大地提高了城市河道的排水功能。

  據合肥市排水辦介紹,近幾年來,合肥市城市防洪和治理內澇建設共投入達18億元之多。巨大的投入使得城市防洪和排澇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近些年來,中國許多城市在建設發展中,仍然存在“重地上、輕地下”的缺陷,“不堪一擊”的城市排水系統恰恰説明了這一點。基於這樣的反思,合肥市始終秉持科學規劃與和諧治水的理念,地上與地下建設並重,新城建設和老城改造齊頭並進,同時堅持和諧治水的理念,給水以出路,減少人水爭地的矛盾。

  目前合肥市打算在老城區範圍內建設2個到3個地下雨水調蓄池,收集強降雨時無法及時排放的地表雨水,延緩雨水全部進入管道;同時,開發小區的同時也要注重調蓄設施的建設,增加綠化率,多使用透水材質,儘量減少硬化道路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