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上海零度可口可樂原液在台灣被檢出含3種防腐劑,其中1種在臺被禁用,另2種含量超標。可口可樂台灣分公司稱,該批原液並非台灣採購,是不小心誤送到台灣,它的配料在中國內地屬於合法添加劑,食品安全專家均稱該防腐劑安全。(7月18日《新京報》)
同是防腐劑,待遇大不同:在臺屬違禁品,在內地卻“合法”。尷尬之至的對比,讓人錯愕。它似乎為人們“食品安全標準內外有別”的猜想,新添了例證。
食品安全,關照著民生福祉,容不得“國情地情説”下的疏忽懈怠,理應追求臻于至善;其標準也不能“掉鏈子”,而要高高築起,不留盲區。若食品安全標準太低,勢必成“漏魚之網”,間接縱容“毒食品”的潛滋暗長,最終為之埋單的是百姓身心。遺憾的是,眾所週知,“三聚氰胺”“地溝油”等的輪流來襲,早已點染出內地標準上的“漏洞百齣”。風霜凜冽的現實,在刺激著我們的情緒兩端:一面是審醜疲勞,一面又無法安心。
可樂誤送,一不小心抖露出“防腐劑標準南橘北枳”的內幕,令我們驚奇,卻不驚詫:驚奇的是,沒想到連細到一瓶可樂,都有防腐劑上的差別;可聯想到食品安全波瀾頻起,動輒得咎的語境,它又在你我意料之中。
添加劑添多無益,儘量少加,本是食品安全方面的通識。正因如此,在西方,許多國家秉持著添加劑“能不添則不添”的準繩,對劑量有嚴格限制。可3種在台灣或遭禁用,或屬超標的防腐劑,在大陸橫行無阻,證偽了“國標不低於國外標準”的專家説法,讓人疑竇叢生:添加劑標準的因地而異,是否意味著,我們的食品安全標準太過寬鬆?當容忍底線上移,食品質量的滑坡無可避免。
可樂原液絕非孤例。食品安全國標的滯後,在不少領域都有跡可循:比如三聚氰胺一再復出江湖,瘦肉精禁而不止,乳業國標更被炮轟是“全球最差”……食品安全的走向,也跟標準的寬嚴緊密挂鉤。無怪乎,在大陸,“競購洋奶”等現象頻發,映照出食品安全的堪憂境遇和社會信任的斷裂。
食品安全已然是凋敝破陋,人心也在杯弓蛇影,但人們仍心懷期許,祈望“毒食品”會銷聲匿跡,食品安全的堤壩固若金湯。而要修復食品安全中的裂痕,你我總免不了對“零容忍”的重申。當安全標準“牛欄關貓”,監管又疲軟乏力,註定規避不了“魔高一丈”的現實威脅。而宏觀層面的價值重塑、市場秩序建構,説起來雖遙遠,卻是澆灌商業倫理的精神“砥柱”,能促進商家的“道德血液”增稠。正是監管與價值塑造上的雙重失落,造就著食品安全上的“與國際脫軌”。而食品安全的救贖路,也離不開監管強化和市場倫理的重建。
在過於“溫和”的安全標準和治理環境下,“合法添加劑”,或許會給百姓“合法的傷害”。 還是早點償清食品安全上的“負債纍纍”吧!將國標“短板”補齊,強化整飭,還原市場倫理的常識,都正當其時。畢竟,我們還沒有“百毒不侵”,社會價值底線也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