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網7月12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2日刊文説,爭議歸爭議,高鐵成為中國民眾生活中的一部分卻是事實。當人們在高鐵上體驗到了“中國村”的感覺時,高鐵已經改變了中國。
文章摘編如下:
剛在7月1日開始通行的京滬高鐵,再次將世人的目光拉回到中國高鐵。爭議歸爭議,高鐵成為中國民眾生活中的一部分卻是事實。京滬高鐵的正式營運,只會加劇這一事實。目前,中國的高鐵營運里程約7000多公里,整個“十二五”時期,建造的高鐵里程達到1.6萬公里,呈現“四縱四橫”格局,屆時,高鐵將會像現在的高速公路一樣,成為鐵路客運的主力。
促進經濟 節約能源
對中國而言,如果有條件發展高鐵,還是必須加快推進發展的進度,這既是基於高鐵作為一種遠距離運輸工具所具有的相對公路和民航的優勢,也是基於中國地廣人多、地區發展不平衡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
從世界高鐵的興起來看,高鐵是作為適應現代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高科技産品,以高速度、大容量、低污染、安全可靠而著稱的交通工具,具有輸送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受氣候變化影響小正點率高、舒適方便、能源消耗低、環境影響輕以及經濟效益好的諸多特點。因此,自1964年日本建成新幹線後,高鐵已經在世界上17個國家和地區落地生根。截至2010年5月,全世界運營中的高鐵里程總長達1萬3414公里。
歐洲發達國家在經歷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之後,也開始重新審視和調整其運輸政策,把重點逐步移回鐵路,尤其是高鐵發展。即使是美國這樣以在車輪上著稱的國家,奧巴馬也大力發展高鐵,以作為重振美國競爭力、走出金融危機的重要一環。
中國發展高鐵不僅有必要,而且勢在必行。每年的春運,當幾億人像候鳥似地在鐵路上奔波時,要治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運輸難題,必須大力發展鐵路運能,因而高鐵的發展及提速就不可避免。
目前,中國經濟呈現出東、中、西部的梯度發展差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落後地區受到交通運輸的制約。高鐵還能縮短旅客旅行時間,産生巨大社會效益;對沿線地區經濟發展也能起到推進和均衡作用。特別是,鐵路作為唯一一種不用石油的運輸工具,大力發展高鐵,對中國節約能源、減緩對石油的依賴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中國正處於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時期,若受鐵路“瓶頸”制約矛盾就格外突出,輸能遠遠趕不上工業化的需求,也提出了一個加快發展鐵路尤其是高鐵的客觀要求。可以説,中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更需要高鐵。
加強競爭 讓乘客有更多選擇
在高鐵的諸多作用中,對消費者而言,有一個作用不能不提,這就是高鐵加強客運服務競爭力讓人們出行有更多優質選擇。
據報道,京滬高鐵開通後,從北京飛上海的機票折扣大幅提高,普遍能打到五折,甚至賣到最低400多元錢一張(不包括燃油費),與京滬高鐵的普通票不相上下,這就是競爭帶給消費者的好處。飛機不僅價高,而且不準點。尤其是近一段時期,飛機晚點是家常便飯。有些晚點是天氣等客觀因素,但更多晚點是人為因素,可在消費者無法選擇的情況下,人們都只能忍受飛機晚點的現實及民航方面的惡劣服務。
然而有了高鐵則不一樣。民航的數據顯示,對於500公里以下距離,高鐵對航空的影響是顛覆性的,大多數航線都會取消;對於500到800公里的距離,高鐵給航空帶來的是重大影響,約能分流30%到40%;對於800到1200公里的距離,高鐵大概能分流15%到20%。武廣高鐵已經發揮出了這樣的威力,京滬高鐵在促進競爭方面,也已小試牛刀。
中國消費者今日的弱勢,不僅僅在於消費者自身的力量弱小和法律的不完善,某種程度上,更在於生産和經營者對市場的壟斷。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人們只能忍受他們的高價格和惡劣服務。而一旦市場有了競爭,消費者有了可替代的選擇,有了用腳投票的自由,雖説“上帝”的感覺不會立馬到來,但至少可以在生産者的競爭中受益。就此而言,選擇的權利比價格和服務本身對消費者更重要。
當然,高鐵的上述作用要得以體現,尤其是若要使普通民眾受惠,還需要處理好高鐵速度和價格的關係。如果不是為了安全因素,而降低高鐵速度,這其實是對高鐵運能的一種浪費,既無助於民航效率的改善,對消費者也是一種福利損失。最好的辦法,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維持原來的運行速度,同時降低票價。這雖然對高鐵的還貸會帶來一定影響,但在讓利於民的同時將潛在的運能發揮到最大,不正是中國應該追求的目標?
總之,當人們在高鐵上體驗到了“中國村”的感覺時,高鐵已經改變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