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3日報道】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今年3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召開的第四次廉政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決查處領導幹部以各種名義收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商業預付卡的行為。對收送各類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商業預付卡的,以收送同等數額的現金處理。
在此背景下,當前在中國十分流行的商業預付卡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上個月,由央行、監察部、財政部、商務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及預防腐敗局共七個國家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簡稱《意見》)指出了此時預付卡市場存在的幾大問題,其中“收卡受賄”更被突出為一種屢禁不止的腐敗行為。
最新公佈的《意見》首度對各種商業預付卡進行了規範,明確規定了購卡實名制、非現金購卡制以及限額發卡制等措施。儘管有觀點認為,《意見》意味預付卡行業進入嚴管時代,但從本月初措施生效的社會反應來看,這類行政指令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約束力,顯然還有不少執行層面的問題必須解決。
收送各類商業預付卡即購物卡代替禮金的風氣此時在中國蔚然成風,這類卡現被媒體形容為中國“第二人民幣”,涵蓋各行各業。據不完全統計,中國283個地級以上城市主要商場都發行過封閉式專用預付卡,預計預付卡市場規模將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
在節慶日及小金額的“掩護”下,它也已逐漸成為賄賂犯罪的主要手段,背後牽涉的産業和個人的灰色利益鏈條龐大,處在鏈條上的商家、第三方發卡機構、消費者、黃牛黨各得其利,更不用説那些可能從中獲利的官員階層。
據媒體報道,兩天前在購物卡實施實名制的首日,仍有部分商場和超市以“沒聽説此事”為由,沿用舊做法,甚至還有活躍在一些地區、從事購物卡回收的“黃牛”表示實名制對他們“影響不大”。
相當明顯的是,新政公佈一週,商家大多各有應對辦法。有媒體記者發現,銷售購物卡的公司即使有登記,但並沒有對客戶身份和單位的真實性進行核實。此外,單位購買後使用者和購買者不一致、監管部門沒有明確規定處罰細則,以及發票的真實性都是有待克服的問題。
在人口眾多,地域廣大的中國推行新政,必然需要時間來加以貫徹,過分要求立竿見影的政策效果並不實際。但有關當局不得不警惕的是,形同虛設的政策對其公信力的打擊。再者,作為新政執行主體的官員也必須清醒地認識並接受,自身也是新政鎖定的改革對象,預付卡的新規範措施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官員和整個官僚體制本身對預付卡獲取和使用的自律。
官員身份的曖昧、灰色空間的巨大,往往造成中國許多政策在落實過程中存在難以碰觸的死角,削弱了政策效力。這個短期內無法改變的現實,反襯出的是中國距離更廉潔公平的社會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