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開發商收緊“錢袋子”“招保萬金”減少拿地
《東地産》 童丹霞 報道
種種跡象顯示,國家對開發商融資已經進一步收緊,原本豪氣的開發商,也不得不更加警惕地看緊自己的“錢袋子”,從而減少土地擴張。
龍頭房企減少土地擴張
上半年,“招保萬金”四大房企公開市場拿地量銳減,其中雖然萬科獲取26塊土地,拿地總金額達147億元,但與去年全年拿地總額561.7億元,相去甚遠。
此外,保利獲得19塊土地總額113億元,僅去年全年444.2億元的1/4。
招商上半年僅獲5幅地塊,與此同時,金地全國僅得1幅地塊,同樣與去年的拿地動作無法相比。
“樓市調控的市場背景下,開發商的資金鏈越來越緊,在銀行傳統融資渠道方面對開發商不斷收緊,在非傳統融資渠道如海外融資、房地産信託、票據等融資成本越來越高,因此,開發商拿地越來越謹慎,土地市場價格上也會表現平穩。”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
從上半年全國土地市場的成交就可見一斑,根據中原地産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全國130個城市共成交樓面地價1133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4%;其中住宅類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綜合性用地)成交樓面地價1445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4%。
在溢價率方面同樣呈現出下跌態勢,今年1-6月,全國130個城市土地成交溢價率為27%,相比去年同期減少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類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綜合性用地)溢價率為19%,較去年同期減少18個百分點。
中原地産認為,土地市場的持續低迷顯示出在調控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房企已深感壓力,佈局擴張日趨謹慎。
不過,收縮戰線的同時,開發商抱團拿地共度危機的意識顯得愈發強烈,尤其是在一線城市。
以上海為例,在上半年成交的104幅經營性用地中,有19幅是由至少2家的企業聯合體競得,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尤其是進入到6月份,這種趨勢越發明顯,6月上海共成交16幅經營性用地,其中9幅為企業聯合體競得,而7幅宅地全部是由企業聯合體競得。
此舉在分析人士看來,企業抱團拿地不僅可以規避資金鏈緊張帶來的不利影響,更因多家企業聯合可以分擔可能出現的風險。
上海土地財政收入或負增長
開發商謹慎拿地的舉動,也直接影響到土地財政收入,對此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房地産市場在短期內無法回到繁榮的軌道,那麼很多地方相關部門的官員將過上一段難熬的日子。以前是開發商主動找政府,未來將是政府更主動去找開發商了。
上海同樣面臨著全年土地收入出現負增長現象,財政壓力驟升。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1-6月上海出讓的土地總金額492.7億元,同比去年下滑22%,與去年全年土地出讓總收入1513億元相比,僅完成33%。而2010年上海全市地方財政收入2873.6億元,土地出讓總額已超過財政收入的一半。如果按照目前的推地速度,上海全年土地收入可能出現負增長,財政壓力驟升。
對此,上海也加大土地供應。從網上土地出讓公告發現,預計七月土地市場將推出七幅地塊,其中三幅為住宅性地塊,均為青浦朱家角板塊;三幅為商業性地塊,其中位於虹口區北外灘板塊的“海門路55號地塊”,從網上土地出讓公告來看,該地塊起拍總價高達46.7億元,折合樓板價約為23003元/平方米。截至到6月30日已有35家單位領取了申請書,如果七月能順利成交,該地塊將刷性虹口區總價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