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豬肉價格5月起上漲 老字號肉製品頻頻賣斷貨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9日 15: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市民買肉行為從一次性購進到少量多次 老字號肉製品頻頻賣斷貨 部分企業增加低成本産品量

  肉製品企業多種手段 彌合成本上漲壓力

  本報訊 (記者 張鑫)豬肉價格在6月份創出了歷史新高,肉製品企業也在醞釀調價。不過,相比于白條豬同比超過120%的漲幅,肉製品企業的調價幅度將控制在15%到20%左右。

  豬肉價格5月起上漲

  5月以來,北京乃至全國的生豬肉價格明顯上漲。從每公斤十七八元的價格一路升到25元大關。不僅如此,目前已經穩定在每公斤25元上下的豬肉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近125%,創出了歷史新高。

  國家統計局24日公佈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顯示,豬肉後腿價格到6月中旬已經達到每公斤29.05元,豬肉五花肉價格達到每公斤28.2元。

  這樣的價格不僅讓老百姓們的購買量減少,這也直接影響了批發市場豬肉經銷商販的生意。“現在價錢雖然高,但是買的人少了,生意也就少了。”在某市場經營豬肉生意的孫先生告訴記者,現在進的豬肉量只有4月份時的六成。

  “都快收攤了,到現在我一個下午都沒開張。”昨天下午3時許,在八里橋市場豬肉交易廳,一位女攤主向老熟人念叨。攤主張先生告訴記者,現在的豬肉價格比春節期間還貴,“那會兒後臀尖一斤才賣9塊5,現在賣到13塊5。原來一買就三五斤肉的顧客,現在老是一斤一斤地買,都等著降價呢。”

  豬肉在高價區間徘徊,再加上天氣的炎熱,市民對生豬肉的消費量逐步減少。同時,熟肉製品的消費量卻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不過,有細心的市民也發現,雖然沒有漲價,但是部分産品沒有以前好買了。

  老字號肉製品賣斷貨

  “這不過年不過節,怎麼又賣沒了?”市民孫女士的父親就愛吃天福號的網肘。但是,孫女士發現這款産品現在是越來越難買到了,原來在樓下超市就能買到的網肘,現在已經斷貨半個月了,要想買到,就得到離家3站地的一家大賣場才能買到,而且還得趕對點兒,不然只能第二天請早。

  “現在拿不到那麼多的貨。”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豬肉價格高居不下,很多企業都開始減少部分産品的供應量,像天福號的網肘就是被迫減量産品中的一種。

  “主要是進貨量少了,我們原料不夠。”天福號食品廠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因該廠生産的網肘完全用的是豬腱子,原料除了價格高以外,由於現在豬肉上市量少,供應數量也沒有以往大。

  記者在超市看到,像天福號網肘這樣經常斷貨的産品還不止一兩種。在某外資超市的低溫産品專櫃,原本有十七八種不同品牌的肉製品,但現在只剩下12種左右。

  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只有腸類産品的供應量穩定,其餘産品的上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有的乾脆就補不上貨。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是原料高價期,很多企業會通過“變通”的方法來彌補。“比如一款産品,出成率低於是就乾脆不生産了,或者更換配方,以此來降低成本。”這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所謂出成率就是一斤原料肉能生産多少熟肉製品,出成率越低,原料消耗越大。

  像老字號的醬肉、醬牛肉這樣的純肉傳統工藝産品,出成率為45%左右。所以每到原料成本高的時候,市場上腸類産品就比較多,因為腸類産品出成率高。

  但是,這位業內人士也表示,目前豬肉的價格上漲太過迅猛,即使有些廠家採取“變通”的方法,也不可能避免上調價格,“熟肉製品漲價只是時間問題。”

  肉製品企業想辦法彌合成本

  “這種變通的方法,像天福號這樣的老字號是不能用的。” 天福號食品廠總經理方先生告訴記者,因為是傳統産品,使用的工藝、製作的口味都是經久不衰的,因此不能隨便更改。而傳統工藝講究的就是選料精良,用足火候。

  “像我們的醬肘子,一定要燉上8個小時,裏面的天然香料也是嚴格按照配比來的。”方經理告訴記者,就是這樣嚴格的工藝,決定了産品的出成率高不了。

  天福號的當家産品——醬肘子,出1斤成品至少要消耗2斤多的鮮前肘,比普通腸類産品的消耗量高出了2-3倍。

  方經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的肉類、天然調味品、包材等原料成本比5月份上漲了45%;人工、運輸、水電等成本上漲了18%。成本部分的整體上漲就達到了63%,還沒有加上流通環節的費用。

  “現在都不是我們的利潤空間被擠壓的問題,而是不調價就賠了。”

  方經理告訴記者,通過成本核算,以醬肘子為例,要在現在價格的基礎上調整40%左右,才能保證有利潤空間。“我們當然不可能這樣做,還要考慮顧客的接受能力。”方經理告訴記者,他們預計將於7月調整旗下産品的價格,上調幅度為10%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