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內蒙古廣州奶協專家激辯乳品標準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3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關於牛奶標準高低的爭論,最近再度引起社會關注。

  在近日舉行的一個奶業論壇上,關於當前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內蒙古奶業協會秘書長那達木德、廣州市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兩位業內人士針鋒相對。

  研討會上,雙方觀點僅是零散表達。記者事後採訪雙方當事人,將其觀點進一步充分展示。

  據人民日報

  正方

  執行更高標準 七成奶農要殺牛

  內蒙古奶業協會秘書長那達木德認為:乳品安全,關係老百姓的健康,首先要理解、保護消費者的健康訴求。乳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要將老百姓的身體健康作為第一要義,這毋庸置疑。

  要承認,目前我們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確不高。2010年新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質含量為大於等於2.80克,而在該標準頒佈前的要求是不低於2.95克。生鮮乳菌落總數以前允許每毫升50萬個,現在是每毫升200萬個。從這兩項指標看,標準的確是降低了。

  不過這會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損害,衞生部等部門在制定標準時,肯定已經充分考慮了。

  目前我國奶牛養殖業的實際情況是:小規模散養比例較高,超過70%;100頭以上規模,不到30%。

  小規模散養不是標準化養殖,蛋白質含量不穩定,生鮮乳菌落總數更容易升高。

  還有一個現實,就是奶源還遠不能滿足乳業的加工需要,缺口高達40%—50%。這就造成收奶企業在奶源把關時,底氣不足。

  所以,無論蛋白質含量,還是生鮮乳菌落總數指標的設置,在保護消費者的安全的前提下,也要考慮我國乳業的發展現狀。眼下當務之急,是擴大養殖的規模,特別是優質規模化養殖的比例,改變當前奶源的供求關係。

  反方

  保護奶農是藉口 有大企業在操作

  廣州市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認為:對於中國去年出臺的新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業內有一種聲音:這是一夜之間倒退了25年的標準,也是全世界最低最差的一個標準。

  內蒙古奶業協會秘書長那達木德説,這個標準是尊重國情現實以及保護中小奶農的利益,我覺得這兩個説法都站不住腳。

  我們現有的條件難道就不能生産出高蛋白的牛奶?顯然不是這樣的。

  只要舍得給牛精飼料和優質牧草,不用三五天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就會得到提高。如果提高標準的同時提高收購價格,不達標的都不能賣,那一方面奶農不能不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有足夠的成本,高標準養牛自然高標準産奶。

  現在有一種很流行的觀點:散養為主的格局,産不出高品質的奶。比如很多人認為散養衞生條件差,保障不了菌落總數達到高標準。可事實上,減少菌落總數,不是農民做不到,而是企業的設施跟不上。

  也就是説,造成細菌超標完全是收奶站等人為因素造成的。在從牛奶擠出送到收奶站之前,農民可以用冰塊包住牛奶的容器,這土辦法不難做到,效果也很好。

  再看照顧中小奶農的利益的説法。其實新標準實施一年,奶農並沒有從中得到很大實惠,反而間接地受害。

  低標準的乳品,國內消費者是不買賬的。現在很多人都想盡一切辦法買國外的乳製品,充分顯示了我們老百姓對國産乳品消費信心下降。

  消費者沒有信心,奶農最終也賣不掉奶,或者説賣不上價。

  降低標準,誰獲利了?乳品企業。飼養成本降低,企業比較容易的收購低價奶源,有條件以更低價格佔領市場。企業規模越大,受益就更大。

  在新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出臺之前,專家在各地調研,提出提高標準的意見,基本沒有被採納,顯然是有大企業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