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全國“遍地開花”的交易所或將迎來一次大規模整肅。
近期,央行在全國範圍對要素市場進行了全面調查,6月初,來自國務院的一份關於進一步整頓産權、股權市場的徵求意見稿向國資委、工信部、證監會、商務部等多個部委下發,正式文件或於7月份發佈。
該文件對於規範産、股權交易行為作出了規定,其中最硬性的條款要求交易所內份額交易不能超200份上限。
調研落地
據悉,央行從4月份就開始對全國部分要素交易市場主要是地方各類交易所進行調研。調研內容非常詳細,包括各地、各種類型的交易所的設立依據、主管部門、股權結構、交易規則、價格生成機制、交易結算安排、風控措施、與證券交易所主要交易規則的異同以及其是否有投資者甄選機制,運營中是否存在潛在風險點等。
“目前國內各地非常積極籌辦各類交易所。這本是好事,因為交易所可以讓交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定價效率也更高。”一位權威人士説,“不過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某些不應該交易的東西也參與交易了。這就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反成為投機商套現的場所。因此,什麼樣的要素能夠進入交易所進行交易要分清楚。”
上述人士透露,央行的調研結果認為,一般性質的企業産權交易沒有問題,但是一旦參照國內A股將這些産權進行證券化、標準化、連續化之後,涉及的人多了,很多缺少風險識別、承受能力弱的中小投資者也參與進來了,這給交易所本身帶來不穩定的因素;此外,這些要素交易是否能夠防止出現市場操縱行為也不好説。
兩個月的調研,最終或以國務院一紙文件的方式落地。6月初,國務院向國資委、工信部、證監會、商務部等多個部委下發了一份關於進一步整頓産權、股權市場的徵求意見稿。
據接觸這份徵求意見稿人士透露,這份文件對於規範産、股權交易行為作出了規定,其中最硬性的條款要求交易所內份額交易不能超200份上限。
“200份的上限能有效地將交易所業務規範在一般的産權、股權轉讓平臺上,那些依靠散戶投機生存的交易所就沒有生存空間了。”一家地方交易所人士説。
關於一些已經出現問題甚至被勒令停止交易的交易所怎樣善後也是中央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據透露,因為涉及到投資者利益,最後很有可能採取的方式是由地方政府出資,按一定價格回購交易標的,為出現問題的地方性交易所買單。
據悉,國務院的這份文件將在近期完成徵求意見,預計將在7月正式公佈。
接近央行人士透露,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對於股權結構、交易模式和合法性都備受質疑的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央行亦是堅定出手。
上述人士表示,一位央行官員曾在私下場合表示,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是不規範的,央行需要和地方政府溝通處理這件事。事實上,在天貴所試營業期間,央行曾至少三次派出隊伍去天貴所調研,並對這家並沒有經過央行審批卻涉及黃金(1540.40,1.30,0.08%)交易的交易所表示不滿,而天貴所也一直將怎樣能讓央行“點頭”作為頭等大事。
另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稱,因為天貴所屬於地方政府批准、地方政府監管的範疇,央行正在考慮禁止銀行與天貴所等交易所進行合作,也就是這些交易所將無法獲得銀行資金託管和結算的服務,“銀行的介入使這些交易所的投資者感到有保障,銀行撤走,投資者也會慢慢撤離。”
“畫紅線”整頓?
目前,全國各類交易所瞄準“三不管”地帶紛紛上馬、亂象紛呈的局面,跟20世紀90年代曾經出現過的“交易所熱”非常相似,接受採訪的多位監管層人士、專家學者如此表示。
當時,中國曾出現過200余家“商品交易所”,從西瓜到普洱茶都曾經上市交易並採用超過10倍的杠桿率,市場一度非常混亂,坐莊、攜保證金潛逃等惡性事件屢屢發生。
出於有效整頓要素市場的目的,當時國務院和證監會決定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大面積關停交易所。1994年至1996年間,國務院關停了23個交易品種,交易所減少為15家,而1998年8月底,14家交易所再次合併,構建了現在鄭州、上海、大連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的格局。
不過,歷經20餘年,中國各類交易所、尤其是有着衍生品性質的交易所數量又一次成爆炸式增長。
據監管層人士透露,全國目前有超過200家以“現貨中遠期平臺”、“現貨連續交易”為幌子的類期貨商品交易所。而根據北京大學中國産權市場發展研究課題組統計,目前全國省、市級都建立了産權市場,甚至一些較大的縣也設立了産權交易中心,截至2009年,全國就已經建立了320家産權交易所。“多數地方上看到交易所的事情掙錢所以就大幹快上,而沒有考慮到這些交易的風險,沒有考慮這些交易的品種是否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是否違反了現有的法律法規?這都是非常危險的。”一位監管人士説。
關於這些交易所最終命運如何,業界多方都認為,這一次整頓不可能是“一刀切”了。“90年代整頓交易所的結果非常有效,但‘一刀切’的模式卻造成了許多市場功能的缺失,這種缺失一直到今天還對我們經濟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發展有影響。”天津市副市長崔津渡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
多位學者也頗為贊同這個觀點,認為整頓“交易所熱”時一定要從其對實體經濟的作用出發,不能搞簡單的“一刀切”,而要從治理結構和交易模式上進行細化的整頓。“這一次整頓估計不會一棒子打死,而是會畫一道紅線。”上述權威人士表示,原則上首先必須考慮風險問題:如果一旦出現風險由誰來埋單;其次,交易所可以試點,但規則不能亂,不能搞成變相證券化;第三,要確立規則,防止沒有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者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