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光伏發展優勢漸顯 規模化可期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7日 1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聯合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CUBN記者 周洪博 北京報道

  近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透露,“十二五”期間光伏行業將保持適度發展,著重優化産業,力爭光伏發電成本降至每千瓦時0.8元以下,為2015年後光伏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

  國內光伏市場潛力巨大

  實際上,對於光伏産業的發展趨勢,業內人士早就預測:今後5-10年,太陽能將成為經濟可行的能源。據了解,2010年底,全球太陽能發電累計容量超過4000萬千瓦,新增1500萬千瓦以上,而太陽能電池的發電成本比三年前降低了一半。在我國,如果不考慮土地成本,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已經降至每千瓦時一元以下。

  “未來5年,中國光伏市場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太陽能發電的經濟性,力爭光伏發電成本降至每千瓦時0.8元以下,為2015年後光伏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在梁志鵬看來,“十二五”將是光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據了解,“十二五”期末,並網光伏發電裝機擬定為500萬千瓦,加上分散光伏發電項目,屆時裝機將達到1000萬千瓦。目前在建100萬千瓦,未來將以每年100-200萬千瓦的速度增加裝機。

  亞行去年5月也宣佈,到2012年,在亞洲地區支持3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應用,包括大型太陽能電站、屋頂光伏系統和偏遠地區的獨立光伏系統。為實現這一目標,亞行3年內擬安排22.5億美元優惠貸款,帶動總量90億美元的太陽能發電建設投資。

  “亞洲,尤其是中國,正在成為最具活力的快速增長的新興太陽能市場。”太陽能專業人士薛懷東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中國太陽能企業還是要立足本國,加強建築一體化、智慧電網融合等方面的技術,不能將希望完全寄予歐美市場。

  儲能技術已有突破

  國內政策和市場方面的利好表現,讓曾經不太樂觀的光伏産業凸現一線生機。事實上,國內光伏産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現有並網技術瓶頸的突破。

  據了解,儲能技術是將電力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並在需要的時候以電的形式釋放,這是光伏産業投入應用必不可少的過程。但由於我國蓄電池企業進入光伏産能的時間較短,儲能技術一直難以突破,從而導致了光伏産業在實際應用領域的推廣。

  但這一狀況目前已得到改觀。據了解,有一些蓄電池企業,如超威等,已經在技術水平上不斷升級和突破,其自主研發生産的風能、太陽能並網儲能膠體鉛酸蓄電池已通過國家檢測,完全可以進入應用領域,在技術上也和國際發達國家齊頭並進。

  借助德國Intersolar契機,晶澳近日宣佈其所研發的高效多晶電池“晶楓(Maple”正式啟動規模性量産。量産後的轉換效率平均可達17.5%,最高可達到18.2%。據了解,該項技術利用多晶硅鑄錠技術得到了單晶品質的産品,彌補了多晶電池轉換效率低,單晶電池産量小等不足。此項技術的突破,使多晶硅鑄錠成本大幅下降,有助於促進光伏發電的普及化。

  “蓄電池企業在光伏儲能電池的研發,是我國光伏産業進入到應用領域的技術突破,為這一行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薛懷東如是説。

  未擺脫國際依賴和環保質疑

  光伏企業已在暗流涌動。嗅覺敏銳的光伏製造商和投資商已經在華“謀篇佈局”。目前,尚德電力低調成立了中國事業部;英利則通過參與金太陽工程等由政府發起的光伏項目,謀求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地位;天合光能、阿特斯等也加大了國內的公關傳播力度;天華陽光宣佈成立“天華陽光中國”,開始將其在海外電站的經驗複製到中國。

  “目前,中國已成為太陽能光伏發電的重要生産基地,並逐步形成了高純多晶硅製造、硅錠、硅片生産、太陽能電池製造、光伏組件封裝以及光伏系統應用等環節的産業鏈,産生了一批領先國際的大型太陽能電池生産企業。但在産業迅速發展的背後,我國光伏産業的未來發展也將面臨巨大挑戰。”薛懷東坦言。

  據介紹,我國光伏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設備、市場需求、原料均來自國外。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産線的高端設備仍需進口,薄膜太陽能電池主要生産設備同國外還有較大差距;部分太陽能電池用配套材料仍未擺脫對進口産品的依賴。

  “我國光伏産業的發展主要依賴國際市場,目前約90%以上的太陽能電池用於出口。在國外企業紛紛加大新型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發的情況下,我國光伏産業後續發展的壓力較大。”一位不願具名的光伏企業負責人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

  “光伏産業鏈主要涉及多晶硅原料、太陽能電池、集成組件、發電工程四個相關的行業,目前受關鍵技術和工藝技術的限制,其中重點行業多晶硅生産過程中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等問題。”上述光伏企業負責人認為,雖然國家提高了多晶硅行業的準入門檻,但多晶硅生産的環保問題仍然會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如多晶硅生産還沒有統一的能耗、佔地及環保標準,光伏産品和應用技術標準的制定落後於市場的發展,産品質量認證制度尚不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