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美股評論:美國應吸取日本泡沫破滅後的教訓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6日 2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導讀: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摩根士丹利亞洲經濟師Stephen Roach為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銀行大量放貸的做法只是在推遲問題,造成了生産力下滑,而美國的經濟刺激政策與日本的作法類似;佔美國GDP70%的消費很難恢復,因為民眾缺乏消費意願。他認為減少支出、去杠桿化、儲蓄是美國消費者僅存的可持續選擇;美國市場的持續不振還將對依賴出口的經濟體産生持久影響。

  以下是該評論摘譯:

  全球經濟被新一代的“僵屍”束縛——經濟上的活死人。美國消費者正處於一場史無前例的減少開支過程的初期。2008年後的13個季度中,調整通脹後的消費年化增長僅為0.5%。美國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在戰後從未在如此長的時間內保持如此低的水平。

  此種“僵屍症狀”有一個重要的先例。事實上,這是日本病症的重要表現,它引發了日本首次“失去的十年”。由於受到政府的鼓勵,日本各銀行向各行各業無力償還債務的企業發放貸款,推遲了重組和無法避免的失敗。

  日本的生産率增長由於持續的“僵屍症狀”而大幅下滑。由政策驅動的銀行借貸使破産的公司繼續保持著過多的員工和過剩的生産力。但這大大傷害了泡沫破裂後日本極為需要的活力。

  這與泡沫破裂後的美國類似。在持續多年的創紀錄瘋狂消費後,美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已經達到了極限。過度消費是建立在兩個不穩定的泡沫之上——房地産和信用——而這兩個泡沫已經破裂。

  美國消費者將需要很長時間從這場泡沫引發的瘋狂消費中恢復過來。減少過度債務的去杠桿化過程才剛剛開始。沒錯,家庭部門債務在2011年初期已經降至可支配個人收入的115%。雖然這一數據比2007年的峰值水平低15個百分點,但卻仍舊高於1970-2000年的平均水平(75%)。

  一種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儲蓄方面。2011年3-4月,個人儲蓄率僅佔可支配收入的4.9%。雖然這較2005年中1.2%的個人儲蓄率有所上升,但仍舊遠遠低於過去30年8%的水平。

  與日本銀行相似,華盛頓的政策制定者在儘自己所能妨礙理性的經濟調整。美聯儲已經推出了兩輪量化寬鬆政策,目的在於促使消費者開始支出;政策引起了股市的上揚。國會和白宮已經採取控制房屋止贖的項目以及其他形式的債務減免政策。

  這類做法的目的在於使“僵屍”消費者忽略他們正在惡化的問題,重新開始消費;雖然他們的資産負債表在嚴重的經濟衰退中遭受了沉重打擊。政府政策的潛臺詞是華盛頓方面允許不負責任行為的復燃。

  意料之中的是,美國消費者比政策制定者更加精明。雖然財政和貨幣政策走在不可持續的道路上,美國家庭明白這些急救措施只是臨時性的。這意味著消費者要將主動權控制在自己手中。勞動收入低於歷史平均水平、高於歷史水平的失業率、2400萬美國民眾未充分就業,這些問題凸顯了減少支出的必要性。

  減少支出、去杠桿化、儲蓄是美國僵屍消費者僅存的可持續選擇。對於7700萬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來説,尤其如此;他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達到退休年齡。

  與日本情況類似,長期以來美國消費者消費意願低迷的局面不會很快結束。我認為債務水平和儲蓄率達到更加可持續的水平至少還需要3-5年。消費仍佔美國GDP的70%,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增長的大幅下跌;除非美國可以儘快找到一種新的有力的增長源泉。華盛頓方面的政策麻痹對此沒有任何激勵作用。

  這樣的局面對全球經濟會産生重要的影響。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持續不振,加上日本和負債纍纍的歐洲,對於依賴外部需求的出口型經濟體都造成一種持續的壓力。如果不儘快轉向內需,那些發展中國家所謂的增長奇跡可能會迎來挑戰。

  可悲的是,美國的僵屍消費者相對美國的影響超過日本的僵屍企業對該國經濟的影響。美國個人消費佔GDP的70%,這是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企業資本支出峰值水平的3.5倍。不吸取日本的教訓會將美國和全球經濟在未來若干年置於一個困難的境地。希望看到增長的金融市場將會感到非常失望。(多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