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 劉 偉
最近,各家機構預測宏觀經濟走勢,相對悲觀的觀點佔據上風。增長放緩、通脹難遏、大宗商品暴跌、股市低迷、美國經濟復蘇再現悲觀、歐債危機仍在發展、日本經濟一挫再挫,構成一幅壓抑圖卷。
悲觀者如知名經濟學家謝國忠(專欄),他相信“新二次探底”恐慌要早于去年,而此番危機的風暴眼在政府債務。他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後,各大國政府無一進行充分結構調整以解決泡沫及其破裂背後的結構性因素。主要經濟體反而採用刺激措施促進經濟增長,希望能夠通過增長解決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危機過後僅僅兩年,世界又處於不穩定狀態的原因。除了謝國忠,持有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觀點的機構也在增加。
從最近幾個月數據看,經濟增長放緩沒有疑問。但是,放緩真有那麼可怕嗎?政府一直強調調整發展方式、調整增長方式,過去若干年似乎增長從未放緩,但結構性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如今,放緩如果是結構調整的代價,且放緩並未失控,可理解為在政策意圖預期之中。即便是一直持悲觀觀點的謝國忠,也曾在專欄文章裏強調“樂見中國經濟放緩”。謝國忠相信,過分依賴泡沫獲得增長的模式,越早調整越好,越晚代價越大。
事實上,從企業數據、用電緊張、進出口數據等方面看,放緩遠未到滑坡地步,甚至大多數機構相信,今年中國經濟名義增長仍在9%以上。換句話説,這樣的增長水平,完全可以支持大力度調整結構。某種程度上,很多經濟學家擔憂的並非增長放緩,而是在結構調整上舉棋不定、左右搖擺,朝令夕改,把結構問題進一步複雜化。
全球第一經濟體美國再現復蘇乏力局面。上周,美國商務部發佈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國GDP按年率計算實際增長1.8%,明顯慢于去年第四季度3.1%的增速。此外,今年5月份,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4月份的60.4大幅下跌至5月份的53.5,為該指數今年以來第一次下探到60這一門檻之下。同時,一季度美國個人消費開支增速從去年第四季度的4%降至2.7%,成為美國經濟減速的重要誘因。
當然,如何解讀這些數字則各有説法。比如美聯儲在8日發佈的褐皮書經濟報告中即用了審慎樂觀的措辭。報告稱,12個地區聯儲的報告顯示,自上次報告發佈以來,經濟活動總體上持續擴張,僅有為數不多的一些地區顯示經濟活動有所放緩。
6月10日,中國財政部官方網站公告,5月份全國財政收入10612.26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2694.6億元,增長34%。繼4月後,全國財政收入連續第二個月超過萬億元。財政部表示,5月財政收入增幅較高,除受經濟增長和價格上漲帶動外,主要是由於5月為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集中入庫期,因上年企業效益較好,相應帶動今年5月匯算清繳的上年企業所得稅入庫增加。
截至5月,今年全國財政收入46820.0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349.67億元,增長32%。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41896.23億元,同比增長30.8%;非稅收入4923.83億元,同比增長43.1%。不過,多數機構預測,未來半年,財政收入增幅將低於此前。
針對6月份以來空調等産品普遍漲價的局面,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表示:“空調不是生活必需品,全行業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價格上漲也是必然。但是空調的價格調控更多的還是市場作用結果,發改委不會過多干預。”
始終旗幟鮮明反對干預市場價格的安邦諮詢認為,從日用品到白酒再到空調等産品,發改委對下游行業的價格干預有逐步放鬆的態勢。而且,油價、電價等基礎資源品的價格已陸續上調,再繼續干預下游行業的産品價格恐怕會放大價格管制的負面作用。因此,上半年結束後,發改委很可能結束對絕大多數下游行業的價格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