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錢荒”背後的“兩難”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1日 18: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6月7日,銀監會發佈《關於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指出在滿足審慎監管要求的條件下,優先支持其發行專項用於小企業貸款的金融債,其發行金融債所對應的單戶500萬元(含)以下的小企業貸款可不納入存貸比考核範圍。

  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難是由來已久的大難題。在中小企業資金普遍吃緊的情形下,此舉被認為是監管層“動了真格的”。其實,在防通脹與保增長的雙重任務中保持恰當的平衡,管理層正面臨著“兩難”考驗。

  從宏觀上看,中小企業不該鬧“錢荒”。截至2011年4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小企業貸款餘額(含票據)達到9.45萬億元,佔全部企業貸款餘額的28.8%,較年初增長7.1%,比全部貸款增速高0.6個百分點。

  然而,在微觀層面,“錢荒”卻是不爭的事實。有媒體9日報道稱,全國工商聯歷時兩個多月,對16個省中小企業情況進行系統調研,發現當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面臨的“錢荒”問題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加嚴重。

  去年以來CPI節節攀升,如何抑制通貨膨脹便上升為中國經濟的主要任務,由此央行不得不密集調升存款準備金率。自2010年1月18日貨幣政策轉向以來,央行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累計調升了11次,達到21%的歷史高位。準備金率每提高0.5個百分點,就意味著約3600億元的資本被凍結。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錢荒”。

  “在‘三荒兩高’的壓力下,民營中小企業利潤比刀片還薄。”長期跟蹤民企生存狀況的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描述當前中小企業生存困境:用工荒、錢荒、電荒,高成本與高稅負。

  中央和各地工業主管部門、金融監管部門近期調研也顯示,中小企業並未出現大規模的“倒閉潮”,但普遍資金鏈吃緊、利潤微薄、經營狀況不佳乃至生存艱難。而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活力之所在,解決了70%的勞動力就業。

  此前,包括高盛、瑞銀證券在內的多家知名金融機構均下調了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其中,高盛將2011年中國GDP增幅預測從10%下調至9.4%。

  “擔心貨幣政策緊縮的超調,是因為經濟回落的幅度可能會超出可控的範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撰文指出。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袁鋼明表示,目前央行的宏觀調控政策處於“兩難”境地,單純通過加息、上調存款準備率等方式調節經濟,可能抑制了通脹,但會傷及經濟的增長。

  5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達52%,較4月份下滑0.9個百分點。目前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接近五成。PMI指數滑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的回落,最終會很明顯地反映到GDP上來。

  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收與放看似矛盾的背後,體現出決策層對“穩增長”和“抑通脹”兩者輕重緩急的判斷。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經濟增速放緩並非是趨勢性的下滑,抑制通脹仍是宏觀政策的第一要務。

  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認為,增長放慢是反通脹的必須成本。比經濟增長放緩更可怕的是,貨幣政策的回調短期內拉高數據,但長期來看卻容易帶來經濟結構的惡化,錯失經濟結構轉型的時間窗口。全球經濟復蘇需要中國的內需真正啟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是尋找到除投資拉動以外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