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31日 07: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ST東源五換東家重組終成 民企地産公司金科上位
5月27日,ST東源(000656)發佈重大事項獲證監會核準公告,公告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已核準該公司以新增9.08億股份,吸收合併重慶市金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並與今日復牌,最終報收13.55元,跌幅0.71%。
這意味著,在ST東源五換東家之後,終成正果,也預示著重慶民企地産巨頭金科拿到了進軍A股市場的“進門證”
ST東源五換東家之後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ST東源的重組之路並不平坦。從重鋼集團,到泛華工程有限公司,再到成都錦江和盛、重慶渝富、四川奇峰和宏信、金科投資,14年間,ST東源已經更替了6任東家。
ST東源算屬於重慶“老字號”的上市公司,全名為重慶東源産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3月由原重慶鋼鐵(601005)公司第四鋼鐵廠改組設立,並於1996年11月2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原為重鋼集團控股。
上市之後,業績下降嚴重,1998年11月,重鋼集團就對東ST東源失去信心退居二股東,由泛華工程有限公司入主,並將江北區重鋼三廠的黃金寶地置入;時隔3年後的2001年9月,ST東源再度易主,成都錦江和盛投資公司成為新東家,28歲的董事長陳凱也成為當時重慶上市公司最年輕的董事長,但此時的ST東源並不太平,之後圍繞重鋼三廠的黃金寶地,錦江和盛投資公司與二股東重鋼集團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2005年成都錦江和盛投資的董事長陳凱因涉嫌經濟犯罪被捕。
重慶渝富資産經營管理公司拍下重鋼集團持有的股權,成為新的二股東,並逐漸掌控上市公司。成都錦江和盛投資所持ST東源股權拍賣,四川奇峰和宏信聯合體拿下,重慶渝富將控股權相讓。
兩家川企雖然成為大股東,但卻一直無法控制董事會,無力重組ST東源,於是尋求合作方。
早在2009年,金科便選定了ST東源作為借殼上市的平臺。
金科以1.7億的價格從四川奇峰和四川宏信置業手中購得ST東源超過13%的股份,閃電啟動對ST東源的重組,6月相關公告顯示,金科的重組方案是,通過擬以每股5.18元的價格定向增發9.08億股,將金科集團47.7億資産裝入ST東源,這一重組方案在當年11月獲證監會有條件審核通過。
這是第一次明確放出金科上市的信號。
然而隨著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全年,愈演愈烈的國家對房地産市場宏觀調控影響,一系列的房地産調控組合拳隨即打出, 證監會更是在2010年10月15日宣佈,已經暫緩受理房地産開發企業重組申請。
金科在內的眾多有意借殼上市的地産企業開始了沒有確定期限的等待。如今順利A股市場的“進門證”。
“上市,對金科來説,也是一個新的起點。”金科集團副總裁李戰洪表示,上市,意味著金科由一個民營企業轉變為“公眾公司”。
能否迎來春天?
金科集團成立於1998年,是一家以房地産開發為主業,以五星級酒店、園林、門窗及物業管理等為輔業的大型企業集團,具有國家一級房地産開發資質。成立初期,金科深耕重慶,據統計,金科集團目前在北京、重慶、四川、湖南、江蘇等省(市)的9大城市進行項目開發,總土地開發規模已超1000萬平方米。一度成為與萬科、保利、中海齊名的全國一線地産品新力量。
根據全景網絡統計,截止2010年末,公司尚有權益可銷售建面約730萬方,至少滿足公司未來3年的開發需求。
2011年,湖南金科又一舉拿下瀏陽3000畝絕版山水資源地塊,意欲打造180萬方的超級大盤,並將以造城的理念打造一個配套豐富、無所不包的龐大城市建築群。
據了解,金科瀏陽仙人源項目位於長株潭城市群綠心核心地區瀏陽市柏加鎮,是金科目前最大的房地産項目,斥資百億,項目總佔地約3900畝。
而金科此次的借殼成功似乎為後續的工作提供了方便。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金科上市後會大規模擴張。對此,李戰洪表示,金科不會盲目求大,而是將一如既往地堅持“立足大西南、做大長三角、開發環渤海”的戰略,堅持做強之後再做大。
他同時強調,金科不會因為資金的變化,而進行戰略方面的調整。只是會根據市場的需求情況,對産品結構進行調整。
但據記者觀察,此次金科的借殼成功似乎有著不一樣的背景支撐。
渝股保殼之戰
作為我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2000年前後,重慶眾多上市公司,出現連續虧損,重慶原來27家上市公司裏陸續出現效益低的公司,之後,重慶上市公司“殼資源”有1/3被來自外地的公司借殼或是“遠嫁他鄉”。
時任常務副市長的黃奇帆(專欄)在2002年啟動重慶上市公司的“保殼大戰”,西南合成(000788)、渝三峽、渝開發(000514)、民豐化工、重實等一大批昔日深陷泥淖渝股逐漸崛起,通過資産置換重組,借殼上市的手段完成重生,而此次金科重組ST東源則將成為收官大戰。
據重慶商報報道,有關人士分析,金科此番能成功借殼ST東源,收官重慶“保殼戰”,與重慶市各級政府長期關注金融業與重視資本市場建設密不可分,而成為2年來首家民企獲准借殼上市,也與重慶高層的持續推動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