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5日 07: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營報
“對於育蝦這個行業來説,如果不在水中加入一定的抗生素是不可能的。”陳師傅坐在位於廈門翔安區的海堤上緩緩地説。
廈門翔安區劉五店村是福建省最大的蝦苗養殖基地,也是全國蝦苗的主要産區,集中了大大小小100多家養殖廠,年銷量高達幾千億尾,都是當地居民投資辦的,蝦苗銷往山東到廣東的沿海多個省份。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2011年4月18日刊發《國內養殖業濫用抗生素“觸目驚心”》的報道後,根據讀者提供的線索前往廈門翔安區調查發現,不只是蝦,牛蛙、黃鱔等在養殖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添加抗生素、避孕藥、硝酸亞汞等違禁藥物的行為。
蝦用抗生素過度
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水産專業的廣東某飼料銷售企業老總阮先生表示,國內養殖企業過度追求利潤,造成水産養殖密度極高,用藥量太大。“如果養魚的話,美國的水産養殖企業畝産量300斤就算很高了,而在國內,畝産量1000斤那算是很低的。國內銷售很好的鱸魚,普遍的畝産量都達到了7000斤到8000斤,高産的能達到上萬斤。最極端的是養牛蛙的企業,由於牛蛙在餐飲市場上暢銷,最高批發價格能漲到25元一斤,帶動養殖企業高密度養殖,畝産量甚至能達到4萬斤,這在國外都難以想象。”
陳師傅所在的養蝦行業也面臨這樣的問題。據陳師傅介紹,蝦的養殖一般分成兩段,一段是蝦苗養殖,即從蝦卵孵化到成長為兩三厘米的小蝦,另一段則是成品蝦養殖,從小蝦養成可以食用的成品蝦。由於廈門地區對水面的控制比較嚴,養殖戶很難批到比較大的養殖面積,因此翔安一帶的養殖戶主要從事蝦苗養殖,培育的蝦苗被空運到其他省份進行成品蝦的養殖。
蝦苗養殖所使用的養殖池一般都是小池子,深1.5米,長4米,寬5米,在一個溫室的大棚下,這樣的小池子有十多個。據陳師傅介紹,蝦苗的密度遠遠高於成品蝦,如果蝦苗在養殖池中得了病,傳統養殖戶採取的一個重要辦法就是加入大量抗生素。如果不添加抗生素,只要有少數蝦苗感染病毒,就會迅速大面積傳染。
“也不完全一樣,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新一代的年輕人可能會下決心把整個一池蝦都廢棄掉,而老的養殖戶會覺得可惜,往往加大量的藥,讓蝦活下來直到賣出去。”而年輕人做出廢棄整池蝦的決定並不是因為他們意識到加了大量抗菌藥物後,會對蝦的食用安全造成影響,而是加了抗生素的蝦需要一直用藥,成本大為增加,而且産量可能會大大降低。但新一代年輕養殖戶在當地所佔比例很少。
30多歲的林小錦已經在這個養蝦基地養了8年蝦,他的養殖場雇了10名工作人員。在他的養殖場,你可以看到墻上貼著科學育蝦苗的流程和當地農林漁業管理部門頒發的禁用獸藥名單。“名單只是一個提醒,如果遇到了問題,你要和自己的技術人員商量該不該用藥,儘量減少損失才是最重要的。”林小錦表示。
據他介紹,蝦苗的銷售不是論斤,而是論條,而價格波動極其劇烈,一萬條蝦苗可能只賣到5元錢,也可能賣到30多元,完全看“上邊”(北方養殖成蝦的省份)天氣如何。如果“上邊”連續很多天下雨,天氣冷,不適合養蝦,那麼就沒有多少客戶來購買蝦苗,價格就會一落千丈,整個行業完全是“看天吃飯”。
“如果説藥量用的比較大,那完全是逼出來的,現在養蝦企業競爭太激烈,養殖密度越來越大。”林小錦表示,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蝦每畝水面養殖的密度只是現在的1/10甚至更低,如今養殖密度增大10倍,水體的污染也相應急速增加,蝦更容易得病,而傳統養殖戶不可能把得病的蝦放棄,使用藥物就成了挽回損失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