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沈曉傑:商品房明碼標價 更要明碼實價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3日 14: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一家之言

  昨天,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上公佈消息,為了“解決當前商品房銷售中存在的標價混亂,信息不透明、價格欺詐等問題”,發改委要求從5月1日起實行《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商品房銷售要實行一套一標價,並在一定時間內“嚴格按照申報價格明碼標價對外銷售”,不得突破。同時規定“商品房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收任何未標明的費用”。

  確實,在房價暴漲的這幾年,開發商在商品房銷售上的價格欺詐,幾乎到了一種極致。甚至出現排隊的購房人出去買個早點,房價單價就“飛漲”了幾百元,可謂是“吃了個饅頭,丟了輛轎車”。從這點來説,現在出臺商品房銷售的明碼標價規定並限制漲價,有其積極的意義。

  但單憑“明碼標價”,似乎並不能遏制商品房銷售的價格欺詐行為。早在幾年前,南京等地的物價部門也出臺過類似的“一房一標價”的房價備案制,並規定一定時間內不得上調房價。但實踐證明,效果並不理想。開發商的對策極簡單,就是把原來單價1萬多元的樓盤,向物價局“備案”到每平米兩萬元。然後在實際銷售中以打折優惠等各種名義降價,遇到銷售紅火時再以“取消優惠”為名隨意漲價。以至於從數據來看,南京房價暴漲的程度不僅未得到遏制,而且還大大“領先”全國房價的平均漲幅水平。

  開發商所搞的這套“明碼標價”,實質上就是發達國家重點打擊的“明碼虛價”。比如德國就規定,經營者和商家商品必須標明實價。如果要“打折優惠”,必須向市場監管部門申報,給出充分的理由。

  其實,“明碼實價”目前也已成為我國市場價格監管一個新的發展趨勢。就在不久前,國內的家電連鎖巨頭就宣佈,摒棄沿用多年和消費者討價還價的標價模式,實行明碼實價。今年315,中消協和發改委共同舉辦的座談會,主題就是《315,我們推進明碼實價》。與會的國內眾多知名企業聯手推出的《明碼實價自律承諾》,第一條就是“堅持明碼實價,價格公平合理”,並強調“降價原因明示,原價真實不虛”。

  更需要探討的是,商品房銷售“明碼實價”本是應有之義。因為早在1998年施行的“價格法”中就明確規定,“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明碼標價”,“違反明碼標價規定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們默許開發商以所謂的“營銷”手法使得商品房銷售游離于“價格法”之外,顯然更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