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十余位“牛散”轉戰定向增發 最高浮盈近四成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2日 15: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作為資本市場上的“獨行俠”,超級牛散的動向總是備受關注。隨著2011年第一家定向增發公司澳洋科技(002172)增發股上市,牛散李紹君的動向再次進入業界視線。實際上,李紹君的“轉型”並不孤單,在不少二級市場投資者紛紛殺跌之際,數十位超級散戶紛紛悄然轉戰定向增發。雖然上述增發股目前尚未解禁,但從目前股價來看,其賬面財富全部實現了正收益,最高浮盈甚至近四成。

  牛散轉戰定向增發

  作為2011年首家定向增發股上市的公司,澳洋科技備受各界關注;在此之中,參與增發兩位自然人也成為投資者津津樂道的話題。公告顯示,自然人吳熹以8.5元的申報價獲得500萬股配售額,李紹君則以8.2元申報獲配450萬股,兩者分別投入資金4050萬元和3645萬元。

  在中國股市,吳熹這個名字或許並不為人所熟知,而李紹君則被稱為最牛散戶之一,在2008年底到2009年底的短短一年間,李紹君以1068萬的原始資金在*ST博盈上套現賺取了超過5倍的收益,並以此而一戰成名。此後,在華立藥業、羅頓發展、昌久生化、三峽新材等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都曾出現過李紹君的名字,且絕大部分盈利水平頗高。

  實際上,李紹君並非近期首位“觸電”定向增發的牛散,2010年11月初至今,在30余只公佈增發的公

  司中,至少有10隻股票都受到了個人投資者的追捧,參與牛散至少已有12人,涉及金額近12.2億元。

  在這些參與定向增發申購的超級散戶中,不少投資者的投資標的具有同一性,不少牛散都是抱團參與同一隻股票的增發配售。在這10隻股票中,除了上述的澳洋科技之外,冠福家用(002102)、康恩貝和珠海中富(000659)也均得到了兩位及以上的個人投資者參與。其中參與冠福家用增發的個人投資者有3位,是所有增發公司中參與牛散人數最多的,其中丁志剛獲配股份數量為1200萬股,佔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5.86%,他也是唯一一位增發持股數超過5%的個人投資者。另外,冠福家用此次增發中,還出現了自然人任為民、陳慶明的身影,兩人分別認購股份達610萬股和72.0263萬股。

  近期參與最高浮盈近四成

  普通投資者對於牛散的印象,可能主要在於他們在二級市場上的精準眼光。實際上,他們在一級市場的增發上的收益其實也毫不遜色。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可能要數法人股大王劉益謙、柯希平,以及由“敢死隊鼻祖”轉行的張建斌等牛散,在京東方A身上的成功運作。作為廈門首富,柯希平曾因是紫金礦業的發起人而聲名大噪。2009年4月27日至5月5日期間,柯希平拋售紫金礦業套利,然後和法人股大王劉益謙各自出資16.8億元認購了京東方A定向增發股份7億股。2010年6月10日,上述增發股全數解禁,柯希平、劉益謙二人由此各獲利7億元左右。在解禁之後的數月間,柯劉二人通過減持累計套現均在10億元以上,而增發價與當時市場價間的近1元價差,也讓兩人投資收益率達到了三成多,獲利均在數億元以上。

  雖然上述牛散參與的增發股目前尚未解禁,但從目前股價來看,其賬面浮盈同樣不菲。以最近上市的澳洋科技為例,雖然該股數日來連續下挫,但按昨日收盤價8.91元計算,參與增發的投資者賬面浮盈仍然達到了10%。其中,吳熹和李紹君兩人投入的4050萬元和3645萬元資金,其賬面浮盈已有405萬和364.5萬元。

  投資指南

  跟隨牛散笑傲股市

  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牛散是神秘而又令人羨慕的群體,他們不是機構,卻資金雄厚;他們眼光獨到,手中的股票總能應聲大漲。相比機構投資者,他們介入的目的更加純粹,一切都是為了賺錢。

  不管這些牛散是真正的牛人,還是大資金的馬甲,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有大量牛散介入的股票起碼有大資金在其中運作,在市場熱點不明確的時候,普通投資者跟隨其中或許能有不小的收穫。

  綜合分析人士的建議,普通投資者跟緊牛散要做好三點準備。

  首先,並不是每一位牛散都具跟風價值。例如操作風格比較短視、快進快出型的牛散就不適合小散跟進,因為普通投資者就無法預知牛散何時跑路;相對而言,能夠引發短線大量跟風盤的則要利用羊群效應拋售。沒能引發大量短線跟風盤的牛散,則可以長期跟蹤,反復波段操作。

  其次,只會跟風永遠賺不了錢,在發現牛散以後,進一步深挖公司的基本面尤為重要。從目前牛散介入情況來看,絕大多數牛散介入的股票都可歸類為兩種,一種是戰略新興産業,公司都有著壟斷性的一面;一種是公司有重組或有重組預期,做好了這些功課之後,實際操作就直接關係著能賺多少錢的問題了。

  最後,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分析人士建議可重點抓取趨勢特別明顯的那一段行情;而有一定短線技術能力的投資者,則可以等待趨勢確立向上以後,用七成資金持股不動,用三成資金做短線拉低持股成本。據《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