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4日 09: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展望2011年,我國經濟將繼續加快結構調整,産業轉移和産業升級步伐將加快,勞動力的結構性矛盾將對我國産業升級形成越來越大的制約作用。2011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將比2010年繼續回落,但回落幅度有限。
五大因素影響2011年就業形勢
1、2011年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強。2010年暴露出的“歐洲五國”財政危機還沒有過去,徹底解決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其他發達國家的財政問題也已經暴露,美國、日本、英國的政府債務所佔GDP比例都已遠超國際公認的警戒線。解決這一問題,要麼緊縮政府支出,加重國內的通貨緊縮和失業;要麼增發貨幣,實行通貨膨脹政策,讓政府的債務貶值,把政府債務轉嫁給其他國家和本國老百姓。目前美國、日本實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已經點燃世界貨幣戰爭的引信,很可能會在2011年引發世界性的貨幣戰爭和通貨膨脹,並對全球經濟産生嚴重影響。
2、我國經濟將保持較快增長的有利因素。(1)汽車等新的消費熱點仍會持續。(2)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帶來一輪新的投資熱潮,推動經濟的快速增長。(3)提高居民收入的政策落實,將大幅提高低收入者的購買力。這對各種消費品的需求將會大幅增長,成為拉動經濟較快增長的重要力量。(4)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仍將快速發展。城市化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
3、2011年促使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因素。(1)房地産調控將使GDP增速減緩。2011年社會對房地産投資的熱情將明顯降溫,將導致房地産需求和投資的收縮,由於房地産對其他行業的連帶作用大,必然導致2011年經濟增長速度的全面回落。(2)國際貿易保護和貨幣戰將抑制出口,導致我國2011年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將影響出口工業的生産。(3)國內最低工資和平均工資的大幅上漲會提高産品成本,降低出口競爭力。(4)通脹壓力加大要求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結果必然是經濟增長的降溫。(5)我國産業結構升級的迫切性越來越強,但人才準備很不夠、原有産業結構又存在産能過剩和需求空間接近飽和等問題,決定了我國産業升級的步伐會比較緩慢,經濟增長難以保持原來的那種高速度。
4、就業市場仍將是結構問題為主。(1)高技能勞動力供給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這種局面是我國勞動力市場中長期都將面臨的嚴重問題,2011年仍會如此,只不過矛盾的程度會更深。(2)農村可轉移勞動力越來越少,目前來自農村的低成本勞動力資源已接近枯竭。2009年農村勞動力還有3.9億人,但年輕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村勞動力已經基本上都外出務工了,農村勞動力繼續轉移的潛力已經不大了。(3)勞動力逐步由結構性不足向總量不足變化。隨著農村可轉移勞動力的快速減少,勞動力逐步由結構性不足向總量不足轉變,城鎮失業人數將減少。預計2011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將比2010年繼續回落,但回落幅度有限。
5、外需收縮和成本上升共同促進産業升級。我國政府和企業採取各種措施,加快資本和勞動力等資源從目前的低端産業向高端産業的轉移,加快我國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的升級。這個過程要求社會向企業提供更多接受更好教育具有更高技術能力的勞動者。
關於穩定就業的政策建議
1、適當降低經濟增長目標,促進産業結構升級。産業逐步升級是穩定就業的關鍵。應根據我國經濟環境的基本變化和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適當降低經濟增長目標,營造一個適度緊縮的宏觀經濟環境,逼迫企業加強新産品和新技術的研發,抑制過剩産能的投資,致力於提升産業結構,這對就業形勢的持續穩定具有決定意義。
2、加快工資改革,促進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建立世界工廠,是適合我國長期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但我們要建的世界工廠應該由低端到高端不斷升級發展,不斷提高企業和産品的附加價值。高端的産業結構需要高端的勞動力結構。為此,政府部門應當通過政策、宣傳和引導,向歐洲發達國家學習,使技術工人的工資待遇不低於白領的平均水平,並給予較大的上升空間,使社會形成當技術工人光榮的輿論氛圍,鼓勵更多年輕人從小立志做技術工人。
3、要根據市場供求關係調整優化教育結構。要將學位設置和學科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適應,一是要根據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係和人才金字塔形的需求規律,調整學歷教育的結構,擴大專科和中專教育比例;二是在技術職務晉陞和工資調整中弱化學歷的作用,強調水平和貢獻的作用;三是改革高考制度和中考制度,促進中小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四是發展職業培訓和終生教育,建立學習型社會。
4、加強職業培訓和再就業培訓。企業破産和勞動力失業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幫助失業人員再就業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一方面要發展職業仲介組織,溝通用人單位和求職者之間的信息,促進再就業。另一方面要加強職業培訓,提高求職者和在職勞動者的勞動技能,使他們適應結構升級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要。
5、通過稅收政策調整地區就業結構,促進中小城市發展。中央應未雨綢繆,通過對企業稅和個人所得稅在不同規模的城市實行差別稅率的辦法,鼓勵中小城市的發展,抑制大城市的發展,使生産力佈局不但符合規模經濟的要求,而且符合人性化和生態環境的要求,讓勞動力的流動和分佈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