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金融業瞭望:固本之後再出發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4日 08: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編者按:

  走過了“複雜的”2010年,中國銀行業在2011年亦難言輕鬆,諸多不確定性擋在路上:貨幣政策逐步轉型、信貸規模預期收緊、撥備和資本充足要求更趨嚴格、此前巨量信貸的壞賬風險若隱若現……

  圍繞信貸和資本的政策博弈將在2011年繼續。

  而對於2011年的中國銀行業來説,信貸規模是7萬億元還是7.5萬億元並不重要,反而是通脹高漲下的加息預期,令銀行凈息差的上升可能給銀行業績帶來驚喜。

  不過,伴隨房地産調控的持續、平臺貸的清查、資本充足水平要求的提升,諸多隱憂尚籠罩銀行心頭。

  期間,作為 “第三梯隊”的城商行,蓄勢待發,準備迎接重啟上市之路。

  “只要利差還是主要收入,放貸就是永恒的任務”

  吉青

  “只要利差還是(國內銀行業的)主要收入,放貸款就是永恒的任務。”昨日,一位國有大行某支行行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此感慨。

  的確,對於不少銀行從業人士來説,2011年的工作與以往並無太多差別:存、貸款指標依然未有削減,中間業務收入考核仍然嚴苛,政策監管愈發嚴厲……

  不過,作為一個強週期行業,2011年的中國銀行業還面臨著很多問題和不確定性:貨幣政策正在逐步轉型、貸款規模將收緊、撥備和資本充足政策更加嚴格、前幾年過度信貸的壞賬風險預期強化。

  業界預計,在監管政策愈來愈細化和嚴苛的2011年,銀行業的業績增長雖無憂,但圍繞信貸和資本的政策博弈仍將持續相當長時間。

  信貸衝動與約束同在

  “年底攢項目、年初放貸款,都是慣例了。”昨日,一位股份制銀行信貸部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在其看來,一方面,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仍很強烈,“項目儲備還是很多”,另一方面,在2011年信貸趨緊的預期下,銀行的信貸擴張動力很難根除。

  目前,業界普遍預計2011年信貸規模在7萬億~7.5 萬億元之間,比2010年略有減少。但考慮到銀信合作産業2011年逐步到期轉回表內,表外融資受阻,2011年信貸緊縮的預期盛于2010年。更何況,考慮到貨幣政策轉向“穩健”,通脹高漲下的加息預期,央行對於“差別準備金率”的使用“告誡”,直接信貸控制或許將成為2011年一段時間內的常態。

  “現在大家還説不清楚2011年,信貸控制、差別化準備金率究竟怎麼用,但不能因為政策緊縮就不做業務了,無非是每個銀行按自己的不同策略走。”一位國有大行研究部門人士特別提到,2011年的加息預期對於銀行業績是利好因素,對銀行貸款規模擴張大有裨益。

  事實上,12月的這次加息足以看出央行對於銀行業的保護。銀河證券測算稱,以11月末的存、貸款餘額及結構作靜態測算,此次加息後,銀行體系的利息收入有望增加1185億元,利息支出增加約1063億元,銀行受益程度明顯高於上次。

  銀河證券認為,從加息的結構來看,市場所擔心的所謂“銀行補貼實體”論調並未被政策制定者所採納,他們仍然試圖在抗通脹、保實體、護銀行間尋找平衡。

  中金公司也指出,央行加息是出於管理通脹預期,但保護銀行的意圖也很明顯,維護了銀行的利差收入。

  華泰聯合證券由此認為,對於2011年的中國銀行業來説,規模是7萬億元還是7.5萬億元並不重要,反而是銀行凈息差的上升可能給銀行業績帶來驚喜。

  資本監管強化

  不過,從銀行監管的層面而言,無疑,2011年銀行業將受到更嚴苛的制約。

  本報近日了解到,為了遏制銀行“衝時點”的現象,銀監會已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明年上報月度日均存貸款數據,並以此監測銀行月日均存貸比。

  而銀行的資産質量風險仍未有完全化解跡象。房地産調控措施的持續、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清查、資本充足水平的提升要求都將繼續給銀行業帶來隱憂。

  “信用成本連續兩季持平,2011年上升的可能性大。”華融證券認為,今後一段時間,造成信貸成本上升的影響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經濟放緩的影響,這部分可能主要體現為製造業的不良貸款;二是來自於對房地産發展趨勢的擔心,主要是對房價下跌和地價下降的憂慮,以及政府調控房地産政策的不確定性;三是來自於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重新分類導致撥備計提增加。

  儘管在2010年,銀行的房地産壓力測試、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持續清查,都在試圖證明銀行資産質量無憂。“但兩年近18萬億元的貸款放量後,説銀行資産質量一點兒問題也沒有,也很難讓人相信。更何況,2011年就是4萬億元貸款的第3年了,一部分中長期貸款的風險可能要慢慢暴露出來。”一位銀行業資深人士指出。

  而在2011年,銀監會對於銀行資本充足水平的標準提升或將步入現實。自去年9月起的“撥貸比”傳言,以及銀監會基於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流動性、撥備覆蓋率、不良貸款容忍度等工具的運用機制的完善,未來銀行業監管壓力猶存。

  從銀行自身經營而言,2010年,大多數上市銀行都通過配股、增發、發行可轉債、發行次級債等補充了資本,相比2009年資本充足率有了較大的提高。

  但華融證券測算稱,隨著監管部門越來越嚴格的資本充足水平監管和巴塞爾協議III的逐步實行,降低杠桿比率是銀行的大勢所趨,即使2011年的貸款規模有所下降,如果按照資本充足率12%的要求,多數中小銀行仍有補充資本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