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年末網購驟增快遞變慢遞 亂象呼喚監管跟進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6日 08: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臨近年末,快遞行業再度進入繁忙期。隨著年末的訂單增多以及網購驟增,不少市民向記者大吐苦水,稱最近一段時間快遞服務明顯不如平常。“送來的包裹弄得很臟。”“就是不讓當場驗收,著急送下一家。”“有的時候比掛號信都慢。”

  而在一些網購論壇上,記者看到,不少網友“曬”起了物流速度,不過,不是比誰家更快,而是比誰家更遲收到網購的包裹。

  年末,快遞變成了“慢遞”,尤其是一些中小快遞公司,由此還暴露出了一系列服務質量問題。

  “公司無責”的快遞條款

  “經常是這樣,東西送來了,説不簽收就不讓開驗,可是等你簽收了,開驗查出問題,他又不承認,説你都簽字了。”劉睿如是表示,“即使這家快遞公司服務再不好,你下次還得這樣找它,你不找它找誰呢?換一家還這樣。”

  “我等你好幾分鐘了,你沒來我就走了,要麼你再去某某地方找我。”從網上訂購了商品的劉睿,狂奔到樓下取快遞時,發現早已空無一人,而快遞員在手機裏給出了這樣的答覆。

  “現在好多快遞員的服務態度不夠好,送件的時候不上門,約好了固定地點不等人不説,好幾次我買的東西、硬盤什麼的都被摔壞了,但就是不給賠。”

  圖書發行員王先生一提起自己之前的快遞經歷就生氣。

  “有一次送到石家莊的東西,快遞員把地址搞錯了,也沒提前跟對方聯絡,不按備註上要求的上班時間送,週日給對方送去,還居然被簽收了,但是簽收名字看不清楚是誰簽收的。然後打電話給客服,客服居然給我電話讓我自己問石家莊的快遞,問了半天沒有回信。真是無語了,不知道誰簽收的也能把東西給送出去。我們換了好幾個快遞公司了,都差不多。”

  “經常是這樣,東西送來了,説不簽收就不讓開驗,可是等你簽收了,開驗查出問題,他又不承認,説你都簽字了。”

  劉睿如是表示,“即使這家快遞公司服務再不好,你下次還得這樣找它,你不找它找誰呢?換一家還這樣。”

  記者找到了幾家大型快遞公司的服務條款,在這些客戶發件前必須簽字同意的條款上,對快遞公司的責任界定有這些內容,“封套內貴重物品丟失,公司不負責。”“因公司運力所不及造成延誤,公司不負責。”“貨物易碎,公司不負責。”“公司有權追加任何誤算的費用。”“電子存儲信息被刪除,公司不負責。”

  一位法律界人士向記者表示,“按照快遞公司的這些條款,你丟什麼東西,他都有理由不負責,而且你簽字同意了,這些條款對消費者有失公平。”

  業務分成導致不願送件

  快遞員往往因此重視收件而不重視派件,因為派件是沒有收入的,快遞員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收件提成,派件時間用得長了,自然影響收件的數量和速度,也造成了收件時候對人“客客氣氣”,派件時候卻“橫眉豎眼”

  根據記者調查,客戶對快遞公司不滿最多的地方集中在送件環節。而快遞員樂於收件卻不怠于送件與快遞員的收入構成不無關係。

  目前快遞員的工資多采用底薪加業務提成制,快遞公司提供食宿,快遞員大多要自備交通工具。底薪往往在1000元上下,每個快遞公司不盡相同,業務提成部分則通常為按收件金額的比例進行一定的提成。

  “一般一個月能有個四五千元吧,多的也有,不過很累的,晚上八九點都要出去幹活。有的老快遞員手裏有一些網店、公司固定客戶,他們的快件多,收的件多就掙得多。”快遞員小歐告訴記者。

  快遞員往往因此重視收件而不重視派件,因為派件是沒有收入的,快遞員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收件提成,派件時間用得長了,自然影響收件的數量和速度。

  而倘若收發件是由兩個分公司分別進行的話,那麼公司之間在收入分成上面,也是收件公司分得更多,自然也造成了收件時候對人“客客氣氣”,派件時候卻“橫眉豎眼”。

  儘管快遞服務不週,消費者頗有怨言,但大多還得通過快遞公司來送件。“現在誰還滿大街找信筒啊?有這功夫我自己都送過去了。”市民安先生向記者開玩笑説。

  行業監管有待加強

  “我開了那麼久網店,從沒見過一例要到賠償的,你想想,快遞公司自己的投訴電話能管什麼用,它怎麼可能把收到的錢加倍吐給你?還有些快遞公司是加盟制,那就更好推卸責任了,總公司和分公司之間來回扯皮。”

  一些快遞客戶在權益受到侵害後,選擇了打電話向快遞公司投訴,但“又生了一肚子氣”。

  網上開店的季女士每次撥打快遞公司的投訴電話,結果往往是對方義正言辭地聲稱快遞公司沒有任何責任,責任全在收發件客戶。

  “還有的乾脆就把責任推給快遞員個人,説與公司沒關係。反正我開了那麼久網店,從沒見過一例要到賠償的,你想想,快遞公司自己的投訴電話能管什麼用,它怎麼可能把收到的錢加倍吐給你?還有些快遞公司是加盟制,那就更好推卸責任了,總公司和分公司之間來回扯皮。”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絕大部分快遞客戶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後,沒有選擇向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投訴,原因是不知道該去哪兒投訴。

  “我曾給郵局打過電話,但他們説自己是企業,管不了快遞公司,他們只受理自己的快遞業務投訴。”一名收件客戶告訴記者,“我真不知道到底誰負責管快遞公司?”

  有業內人士表示,新修改的《郵政法》僅有一年的歷史,剛剛在法律上對快遞企業的準入門檻、監督管理等作出了相關規定。作為新興行業的快遞業,目前仍處於一定程度的監管盲區,也缺乏一定的行業自律。有關部門應當建立起長期有效的監管機制,引導快遞企業提高服務,規範經營。本報記者 趙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