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7日 1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銀監會網站
謀遠而變,開創銀行業改革發展新局面
——劉明康主席在《財經》2011年會上的講話
(2010年12月17日)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閉幕, “十一五”即將收官,“十二五”面臨開局。在這樣一個重要時刻,面對國內外複雜多變充滿不確定性的形勢,如何謀遠而變,著力做好我們自己的工作,有力推進國內經濟金融體系的科學發展,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討。這裡,我想講三大問題: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資料圖)
一、全球經濟復蘇速度放緩,金融體系脆弱性尤存
首先,發達國家實體經濟的資産負債表持續惡化。大規模的救市和經濟刺激計劃使美歐等國的政府負債規模不斷膨脹,政府資産負債表成為新的風險點。2008年1季度至2010年2季度,公眾持有的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由5.2萬億美元上升到了8.7萬億美元,增長了66%。美國國會預算局估計2010年底總外債佔GDP比重將超過90%。美國十年期國債的CDS價格由危機前的1.25個基點飆升到目前的50個基點以上。歐洲方面,主權債務危機繼續蔓延,繼希臘、愛爾蘭之後,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也很可能步其後塵爆發債務危機。受此影響,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的內生動力明顯不足。美國GDP季度環比折年增長率從去年四季度的5.6%顯著放緩到今年三季度的約2.0%。預計未來消費下滑和産能過剩驅動的通縮壓力仍將持續。隨著小銀行和中小企業情況持續惡化,吸收就業和新增投資的能力不斷減弱,發達國家經濟將呈現“無就業復蘇”狀態。11月末美國失業率上升到9.8%的高位,歐元區10月份失業率創出10.1%的歷史新高,此外,英國、德國、日本失業率也處於高位。
其次,金融體系真實杠桿率依然高企,脆弱性十分顯著。未來24個月中,美歐銀行將會有近4萬億美元的債務到期,超過1萬億美元的政府融資擔保到期,資本監管要求的提高還可能使銀行面臨新的資本缺口。房地産市場的繼續惡化可能導致銀行壞賬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目前美國已發放按揭貸款的住宅中有1/3是“負資産”,有1/7家庭的房貸已經違約,商業房地産價格也已從峰值下降了40%,預計2011年將有1萬億美元的相關貸款到期,需要進行本金清償,屆時銀行資産的風險將進一步顯現。此外,主權債務風險與金融體系脆弱性的相互溢出效應明顯。金融機構是政府債券最主要的持有者,未來國債價格的波動可能對銀行資産負債表産生巨大影響,銀行損失的進一步透明化和資本缺口的暴露也可能進一步加重財政赤字的壓力。
再次,新興市場國家面臨嚴峻的資産泡沫和通脹壓力。面對復蘇增速放緩和財政狀況惡化的困境,繼續維持極低的利率水平和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成為許多發達國家的選擇。此舉驅動套利資本大肆追逐收益,在資本市場引發泡沫。三季度以來,包括棉花、糧食、貴金屬在內的諸多大宗商品價格普遍出現快速上漲。高風險的垃圾債券,杠桿收購貸款和市場流通債券的再證券化市場也受到追捧。與此同時,新興市場相對穩健的基本面和更強勁的增長潛力吸引了熱錢的快速流入。目前包括美國、歐盟、英國、日本在內的G4金融市場上約有50萬億美元的資本市場投資資金,它們配置在新興市場的資産比例為3%-7%。未來該比例上升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有4850億美元的新增資金流入新興市場。而在歷史上,新興市場跨境資本流入最多的2007年,其規模也僅為4240億美元。因此,未來新興市場國家可能面臨史無前例的“熱錢”流入壓力,如果應對不當,將會對新興經濟體造成較大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