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7日 1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北京控制公務用車數量的方案,可能難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擁堵問題。
根據12月13日開始徵求意見的治堵方案,北京在“十二五”期間,將合理調控小客車總量增長速度,北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增加公務用車指標。
沒有權威數據統計北京目前有多少公務用車。根據北京人大城建環保委進行的《關於機動車總量調控與需求管理問題的調研報告》,截至今年2月底北京機動車已達413.2萬輛,其中私人小汽車329.1萬輛。按此測算,公務用車約在80萬輛。
這與幾年前的説法相一致。這2006年中非論壇期間,北京約一半以上的公務用車封存。“49萬輛公車入庫封存,本市各機關事業單位沒有因此而受到絲毫影響。”當時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劉小明曾如是表示。
首都經貿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焦建國告訴記者,公車的治理思路,西方有成熟的辦法,在中國只是是否願意下力氣去治理而已。比如省部級以上幹部可以配專車,至於司局幹部,除了公檢法等有特殊要求以外,全部人員採用集中用車制度,“這樣可以大量減少公車使用,也減少了公車費用,也能減少交通擁擠。”他説。
北京前交管局局長段裏仁也認為,機關應集中用車,大力推行班車制度。“除了市長等主要領導外,其餘的機關人員都坐班車,這在國外是比較普遍的事情。”
控公務車數量或難解堵
北京限制北京機關事業單位用車能否整體減少北京的總用車量,仍難以確定。因為北京有中央機關、中央事業單位等公車。
北京治理堵車方案還在徵求意見,而國家機關以及整個公車改革方案也在制定。是否會減少公務用車量,仍沒有統一的説法。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今年以來在各地進行了公務用車調研。目前該部門和發改委等也在聽取各方的意見,研究“十二五”行政管理多項規劃。
目前國家對於公務用車採取節儉、廉潔、減少行政成本的方針。不少地方都在對公務車輛編制和現有公務車輛進行清理,嚴禁超編制、超標準配置公務車。重慶和北京一樣,也提出嚴格控制車輛規模。
12月15日,重慶市政府第8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重慶市公共機構節能辦法》,提出在車輛節能管理方面,要實行公務用車編制管理,嚴格控制車輛規模;按照規定的標準配備公務用車,優先選用低能耗、低污染、使用清潔能源的車輛;制定公務用車節能駕駛規範,定期公佈車輛行駛里程和耗油狀況,推行單車能耗核算制度。
重慶市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節能處處長朱大全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從節約能源的角度出臺的,至於公車如何改革則是另外一回事,要等國家出臺具體政策。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陳艷艷告訴記者,在奧運期間,北京封存大部分公用車,換來了交通的暢行。但是目前私車數量遠遠超過限制公車的數量,單純再採取單雙號限行的辦法,以及限制公車使用,已經無法解決堵車問題,根本還是在於減少小汽車的使用。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6月底,北京機動車總量已達436.4萬輛,目前已經超過470萬輛,目前每日以2000輛的速度還在快速增加。1年增加的機動車,大約等於目前的公車數量(上述口徑80萬輛左右)。
班車可為改革出路
北京前交管局局長段裏仁告訴記者,西方國家機關大都普遍實行班車制度,一些機關高級領導坐公交車和地鐵比較普遍,如果這個風氣形成,則可以大大減少小汽車行駛的數量。
段裏仁認為,和公交車一樣,班車能坐很多人,因此發展班車和實施公交優先的效果一樣。
本次北京治堵方案在此領域有很大的筆墨。
該方案提出,積極鼓勵單位開行班車和規範合乘出行,減少上下班小客車出行。同時“允許機場大巴、校車、班車通行公交專用道,新建400處公交信號優先系統,提高公交車輛運行效率,在公交車輛上新增1000套自動監測設備,嚴厲打擊非法佔用公交專用道行為。”
段裏仁對此認為,如果真的大力倡導班車、校車,限制公車和私車使用,北京的交通問題就自然而然化解。“根本的問題還是理念,要達到這一步,還需要時間。”
湖北統計局副局長、民進中央委員葉青告訴記者,目前杭州的公車改革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該改革主要是給公務人員補貼,緊急以及人多的事務,則採用公車集中使用的辦法,但是也交納費用。“這可以較大限度減少政府的公車開支,操作也簡單。”他説。
民革中央今年提交過《如何破解公車改革之困局》的提案,提出“控制公車總量和配備,廳局級以下官員全部取消專車”等。調查顯示,每年一輛公車運行成本在6萬-10萬。
目前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正在制定“十二五”機關事務的規劃編制。10月11日,全國機關事務工作協會常務理事會召開,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焦煥成強調,在“十二五”時期,機關事務工作要堅持廉潔、服務、節儉原則,緊緊抓住建設節約型機關這條主線,實現管理體制、保障制度和服務機制的根本轉變。
他在今年年初的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2010年工作會議上指出,2010年要強化公務用車編制管理,嚴格配備標準,穩步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提高資産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