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以戰略性新興行業開啟轉型之門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3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需要尋求政策突破點,戰略性新興産業有極大可能擔當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任。高鐵便是這個“優先發展戰略型新興行業”行業的代表。中國高鐵産業集群的崛起,再好不過地昭示了自主研發是最核心的制勝法寶,産品向高附加值轉變將是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必由之路。

  ⊙溫建寧 李 軍

  下一個30年經濟發展將選擇什麼樣的路徑?“十二五”起步階段社會發展的品質塑造從何著手?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如今又處在關鍵的十字路口。本月初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2011年經濟工作主線,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上週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經濟增長、通脹治理、結構調整”和“改善民生”三位一體,從戰略高度來定調來年經濟工作的重心,以及“十二五”規劃的佈局開篇,最終抉擇關乎國家未來的優先發展方略。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維持平穩發展是首選原則,注重提升效率將成為根本追求,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務實的政策基點。前瞻2011年國內經濟走勢,國內外經濟環境會異常複雜,內生性通脹將隨政策到位深化而減弱,但輸入型通脹的壓力依然無法避免,經濟起伏波動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通脹預期管理邊際效用遞減表現將格外突出,抑制通脹和調節物價會面臨預想不到的各種困難,適度上調通脹警戒線存在較大可能性,“減速慢行”會成為經濟平穩發展的目標追求。貨幣政策從適度寬鬆轉向穩健,是從源頭上抑制內生性通脹的必要手段,也是瓦解輸入型通脹的必要前提,揭開了經濟貨幣政策適應性變革的前導和序曲。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保持穩定速度是考量要素,倡導內涵品質將成為重要追求,這是經濟工作會議最突出的政策亮點。從對單一經濟指標的絕對追求,到弱化或淡化GDP數據性增長,再過渡到多指標民生問題的相對改善,進行適應性內涵品質上的提高,這種革命性變革已不可避免。筆者上周在本欄提到,“如果産業和企業能迅速適應貨幣政策的轉變,能快速調整經濟結構,並在生産方式轉變上下工夫,將會獲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遇”。其本意就是想説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離不開産業升級,也離不開戰略性新興行業的匹配性佈局。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寬財政緊貨幣”條件下,無論是實體經濟中投資性資金需求,還是資本市場中創新資金需求,都將面臨一定程度的短缺。顯然,靠貨幣投放來維繫産業發展,靠資金拉動來推進經濟進步,也將面臨某種程度上的壓力。由此,調整經濟結構,轉型生産方式,勢在必行。

  筆者以為,在經濟轉型目標選擇和路徑依賴問題上,可能的答案大致有這麼幾個。一是,解決“寬財政緊貨幣”內涵性協調組合政策著力點。貨幣政策就像人的左手,財政政策則是右手,只有在大腦中樞的統一指揮下,左右手才能協調一致,發揮出人的主觀能動性,在自然世界打上人類智慧的烙印。同樣,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能的充分發揮,離不開兩者內涵性互補協調的有機組合,只有賦予兩手施展作用的創造性空間,既充分釋放每只手獨立運作的功能,又協調互補每只手現有的不足,經濟工作才有望實現“又好又快”的穩健發展。二是,解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政策突破點。2011年是貨幣政策轉型中繼之年,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到穩健的轉變,則意味著貨幣政策收縮之旅尚在路上,金融經濟結構調整只是大幕初啟。要維持經濟穩定增長的態勢,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體現積極性?政策“和煦的陽光”將照耀在那些産業?那些企業有條件成為“政策寵兒”?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12月7日在第七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上講話,透露政府已將高速鐵路作為優先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今後將在財政投入、建設用地、技術創新、經營環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這一重要信息毫無疑問地説明,戰略性新興産業將有極大可能擔當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任,是調整經濟結構突出經濟發展品質的“高速火車頭”。

  確實,中國是世界高鐵發展最快的國家,高鐵投運里程已達到7531公里。到2012年,計劃有42條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營運總里程將超過1.3萬公里。而到2020年,將達到1.6萬公里以上。

  仔細考察高鐵這個“優先發展戰略性新興行業”行業以及相關企業的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正好符合四個定位標準。一,滿足“迅速適應貨幣政策轉變”的要求,而穩健貨幣政策則是“有保有壓”,高鐵行業屬於該保的範疇;二,能實現“快速調整經濟結構”的要求,中國高鐵從無到有的發展,高起點構建的産業集群,高規格研發的知識産權,高效率進軍美國的發展之路,無不説明其研發、建設、運營、管理幾乎所有環節,都具備了戰略性新興行業的特色;三,符合“在生産方式轉變上下工夫”的要求,世界領先的專利技術賦予了高鐵行業高技術含量的底蘊,體現了生産方式集約型發展的生命張力;四,是一個“將會獲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遇”的行業,國內交通運輸領域廣泛的更新換代,賦予了高鐵産品強大的生命力。中國高鐵産業集群的崛起,以及國際競爭能力逐步形成,很好昭示了科技創新是最強大的戰略引擎這一條。調整經濟結構,自主研發是最核心的制勝法寶,産品向高附加值轉變將是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必由之路。

  筆者以為,在貨幣增長減速的條件下,穩健的貨幣政策,是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給力的左手。但經濟發展不能只依賴貨幣刺激,而要腳踏實地的科技創新,是用適度的貨幣“集中力量辦大事”,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相應的,在貨幣穩健騰挪出的空間上,積極的財政政策有了更大的發揮餘地。在財政政策發力不減的條件下,培育富有全球競爭力的産業集群是發展經濟的需要,也是“集中力量辦好事”追求的戰略目的,是擴大社會就業推動經濟進步的需要。

  (作者單位:溫建寧:上海金融學院公共經濟管理學院,李軍:國泰君安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