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銀監會再念“緊箍咒”“編外”央房企難貸款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7日 09: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今年9月,銀監會已下發主業含房地産的16家中央企業名單,要求加強貸前審查和貸後管理

  業內人士認為,對名單之外的78家非房地産主業央企,銀行明年將不再提供新增房地産開發貸款,但此舉對樓市的影響尚難預料

  文/記者劉新宇、張忠安

  非地産業央企退出房地産業正在遭遇監管力度“由軟到硬”的轉變。昨日晚間,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證實,9月已經下發主業含房地産的中央企業名單,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貸前審查和貸後管理。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舉意味著銀行只能對名單中列示的16家以房地産為主業的央企提供新增房地産開發貸款,從而通過資金的收緊“逼迫”其餘78家非地産業央企清退房地産業務。

  重點支持名單中央企

  近日,有媒體報道,在78家房地産為非主業的央企不願退出市場的時候,監管機構日前向商業銀行下發了一份房地産央企“紅名單”。

  消息稱,目前多家銀行已經要求分支行只能對名單中列示的16家房地産央企提供新增房地産開發貸款,對16家之外的非房地産主業央企不得提供新增房地産開發貸款,而此前下發的存量貸款也要及時回收,做好資産保全工作。

  針對有關房地産央企“紅名單”一事,銀監會相關負責人昨日晚間表示,為貫徹《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國發【2010】10號)有關“嚴禁非房地産主業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參與商業性土地開發和房地産經營業務”的要求,今年9月,銀監會已下發主業含房地産的中央企業名單,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對房地産開發企業開發貸款的貸前審查和貸後管理,繼續加強風險管控工作。

  監管力度“由軟變硬”

  一家股份制銀行的行長對本報記者表示,事實上,這份名單之前就下發過,而現在風聲再起,“我估計是因為國資委不是銀行主管部門,之前下發的名單並不太被銀行重視,只是作為參考”,而現在由銀行的監管機構提出來,雖然名單沒有發生變化,但監管力度已“由軟變硬”。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認為,在銀監會下發“紅名單”後,銀行在明年新一輪的信貸投放中,將會對名單之外的央企執行不予貸款的規定。這也就意味著,78家非地産業央企將被“斷奶”。

  影響

  導致房價下跌可能性不大

  針對78家非主營房地産央企退出對樓市的影響,業內專家觀點不一。

  資深房地産營銷專家謝逸楓對記者表示,“清退令”吆喝大半年終於兌現,78家央企全部退出房地産業務對樓市是一件“大好事”,尤其是78家央企手握近50個地王,在抑制房價上漲上將起不小的作用,但導致房價下跌可能性不大。

  不過,謝逸楓也擔心,一旦全部央企退出房地産業,集中拋售前幾年搶的地王或土地,樓市恐怕要出現“搶地王”的現象,可能會再次導致新的地王出現,最後又出現房價報復反彈上漲的情況。

  不過,北京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韓世同對記者表示,78家央企退不退出房地産市場對調控樓市不是關鍵性的,“由於實力的原因,央企在推高土地價格等方面有不少貢獻,但單單限制央企進入房地産,未必能對樓市調控起到作用。即使央企不拿地,地方國企、私營企業也會去搶地的。”

  而易居中國研究院綜合部部長楊紅旭此前表示,“丟掉78家小兄弟,看起來像是國資委放的一顆煙幕彈”,可以減輕16家主力軍承受的“輿論壓力”。

  背景

  78家央企仍持近千億房地産資産

  國資委今年3月份曾公開表態,除16家以房地産為主業的央企外,還有78家在完成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工作後要退出房地産業。

  雖然業界盛傳國資委要求這78家央企在通知下發後15個工作日內制定退出方案,但隨後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否認了15個工作日制定退出方案、“半年退出”等説法,也沒有給出具體時間表。

  直到現在,78家央企仍“磨磨蹭蹭”,沒有完全退出房地産業。據悉,目前,央企房地産板塊的資産總額大約6607億元,據此計算,即將退出的78家央企的地産資産總額約為991億元,佔15%。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昨日對本報記者指出,從調控的角度來看,央企獲得資金的渠道多元,財大氣粗,如果不對這部分資金流入房地産市場進行阻斷,“地王”仍將頻現,房價調控將更加難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