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1日 0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柴油荒”仍在全國範圍蔓延。
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會長張躍稱:“石油市場高度壟斷是‘油荒’最為根本的原因。在計劃經濟模式下,生産與市場脫節,造成國內石油市場供求關係失衡。”
11月23日,國家發改委通報一批違規高價銷售柴油企業,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名列其中。發改委此舉不僅僅是穩定市場,也是表達對兩大價格策略的不滿。
本報獲悉,在資源壟斷的格局之下,石油央企再次建言“取消現行批發價定價概念及價格管制”、“提高和統一全國汽柴油零售最高限價”,以鞏固其壟斷地位。
有民營企業管理者總結兩大經營路線圖:壟斷盈利→國際油價上漲→壟斷利潤減少→減少市場供應(油荒)→調高國內油價→壟斷盈利。
兩大“壟斷術”
近日,本報記者獨家獲得一份由中石油價格管理部門起草的“成品油價格體制建議”的報告。該報告建議,“取消現行批發價定價概念及價格管制”、“提高和統一全國汽柴油零售最高限價”、“先行放開個別領域或個別品種的成品油價格”。
2009年5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頒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對社會零售企業與批發企業分別保持固定差價300元/噸與400元/噸。
中石油報告則認為,“同現實市場相比,此規定較為僵化,不同程度地制約了生産經營企業,應當取消批發價格管制。”“目前,國家規定的全國各省區成品油零售最高限價不盡相同,人為分隔影響了市場經濟下市場的統一性,應當通過價格提高資源的流動性,最終達到平抑價格的目的。”
上述報告以航空煤油價格為例,認為航空煤油屬於較高消費層次,且國際化程度較高,國家可以不再具體制定出廠價格,由産銷雙方協商確定。另外,汽油消費基本以城市為主,涉及弱勢群體較小,價格也可嘗試性地先行放開。
“放開汽柴油批發價格,意味著兩大可以借助壟斷地位合法地謀取暴利,這一點國家不可能批准。”一位民營企業負責人稱。
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副會長韓寶林説:“在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管政策之下,兩大集團柴油對外報價在國家規定範圍內,但該價位常無油可賣。民營企業如果到兩大集團批發柴油,必須購買8300元/噸的汽油,然後才能購買7500/噸的柴油。”
根據本報了解,目前全國93#汽油批發均價在8000元/噸以下。業內人士稱,汽柴油搭配銷售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在“油荒”發生時,民營企業為了獲取油源,常常伴隨腐敗行為的出現。
逐利決定成品油供應。煉油化工一體化是國內煉廠發展的趨勢,企業根據利潤高低在煉油和化工之間做出選擇。業內人士稱,如果主要選擇化工路線,一座千萬噸級煉廠一年對外輸出生産成品油只有300萬-400萬噸,大部分成品油進入化工環節。
“今年以來乙烯、丙烯、苯等基礎化工原料價格上漲,一些煉廠多瞄準化工産品生産,安排生産成品油計劃減少,這也是柴油資源緊缺的原因之一。”上述人士介紹。
另有業內人士稱,“每當國際油價升高時,恰恰是兩大停工檢修之時。國際油價高漲時企業利潤空間相對縮小,兩大失去生産加工的積極性。”
民企苦尋生路
“柴油荒”爆發,石化雙雄將原因歸結為拉閘限電及民間遊資炒作。
河北石油業商會會長齊放回應稱:“‘拉閘限電’所造成的柴油增量,其實在油品市場供應總量中,只不過是‘九牛一毛’,更何況市場資源短缺對商家是一個絕對利好的商機,真如市場供需關係失衡所致,市場很快會得到緩解,‘柴油荒’不會在國內持續蔓延這麼長的時間。”
至於“遊資炒作”之説,張躍直言“荒唐無比”。“國內沒有真正意義的原油、成品油、期貨、現貨交易市場。原油、成品油資源包括地煉資源絕大多數由兩大石油央企統購統銷,民企沒有資源可買,如何炒作?”張躍説。
在現行指導下,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央企在上遊控制石油資源開採權,在中游控制煉油企業的生産加工權(包括國內地方煉油廠),對外掌握控制著原油、成品油的進口權,市場主體單一,石油資源在市場上得不到合理有效配置。
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建議,國家放開原油進口權,打破石油壟斷,建立多元化市場格局。
首先,培育多元化石油市場,儘快制定新36條的實施細則,建立公平市場準入制度,建立以三大石油公司為主體,民營外資共同參與的市場格局。
其次,逐步放開對非國營石油企業的進口控制。在兩大公司大量進口原油的同時,給予地方煉廠原油進口權或使用權(可暫時先使用非國營貿易配額),並應逐漸增加這些企業的原油進口數量。准許非國營進口配額的原油在市場上自由流通,使地方煉廠具有平等的地位。
再之,搭建可交易的石油平臺,獲得世界石油市場定價的話語權。
齊放樂觀估計:“假如民營企業完全參與到石油上下游産業,同時允許石化行業央企內部競爭,那麼國內油價可降低30%~40%。”
但是上述建議何時能夠成行,沒有人能夠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