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油荒”之苦:請把定價的權力還給市場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6日 08: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柴油荒也許是件好事,它讓成品油價格政策的制定者看清了市場的力量,更讓消費者弄清了“油荒”的真正根源──現行的成品油定價制度絕不會對根除油荒産生作用。

  23日國家發改委處罰了8家違規高價批發銷售柴油的企業,24日地煉企業為了“避禍”,集體不再提供柴油出廠價的公開報價──地煉企業一直是根據市場行情確定其柴油出廠價,在柴油荒背景下,“它們早已集體違規了”,易貿資訊分析師廖凱舜坦言。

  這是石油業內公開的秘密,也是國內成品油市場中的現實情況。

  其實早在2007年以前,這種現象就屢見不鮮,即便是2008年上半年,國際油價衝破100美元/桶、國內各家加油站都在鬧“油荒”時,地煉企業仍在開足馬力生産,只要客戶願意按市場價提貨,隨時有充足的貨源可以裝車,當然這個市場價要比國家發改委規定的零售價高出很多。

  “市場經濟下,價格是由市場的供需等決定的,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成本、利益考量,沒有人願意好行市時低價出貨,更沒人願意以低出成本的價格出售商品。”一位山東地煉負責人説。

  由於他們沒有類似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的“社會責任”,因此長期以來地煉企業一直按照市場供需確定自己的成品油出廠價格──油荒時,他們的出廠價格甚至可能較國家發改委頒布的價格高出2000元/噸;2008年底成品油過剩時,他們的出廠價也會比國家發改委的價格低1000元/噸以上。

  “從某種角度上講,成品油定價制度助長了油荒的激烈程度;它管住了價格,同時也就抑制了供給,並激發了投機者的慾望。”有市場觀察人士分析説。

  以中石油、中石化為例,油荒爆發時,如果它們在加油站以國家發改委頒布的價格敞開供應成品油,那不但意味著自己利益的向外輸送,更會引來投資者的囤積居奇,那時中石油、中石化有多少成品油資源也不夠滿足市場的需求。

  “2003年後,中石油、中石化都有自己的直供銷售體系,其銷售價格也並不是國家發改委頒布的價格,而是以與客戶商議好的。通過這種方式,客戶的需求得到了穩定的供應保障,兩大集團也獲得了應有的收益。這點國家發改委並非不知情。”上述市場觀察人士透露。

  現在讓我們回到目前的油荒中,國家發改委懲罰了高價銷售柴油的企業,其結果不是讓批發價格都回到政府限價之下,而是逼迫生産企業不得不進行“地下交易”,隨之市場價格不再透明公開,採購商為獲得資源可能將付出更高代價,而消費者將承擔更長時間的“油荒”之苦。

  商場有句諺語:水往低處流,貨往高處走,行政的價格管制只會打亂這個商品流通規律,從而給所有市場參與者造成不便。

  請將定價的權力還給市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