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蘇培科:別指望“干預”徹底解決通脹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30日 07: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面對沸騰的物價和焦躁的通脹之虎,中國央行開始“逆大勢”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將“防通脹”定為當前的首要目標。同時,國務院也密集部署“物價維穩”的各種措施,並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放出狠話:“必要時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産資料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

  從國務院啟動的“臨時性價格干預”舉措來看,目前中國的通脹趨勢不容樂觀,需要緊急措施來遏制物價的快速上漲,尤其在目前全球流動性氾濫的情況下,輸入型通脹讓我們很難找到一個靈丹妙藥來解決“綜合通脹”。

  緊縮與工資管制非優選

  讓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緊”,顯然不符合中國經濟當前的形勢。如果緊縮了貨幣,會讓國內的民營、實體經濟更加困難,而財政擠出的“國進民退”現象會更加嚴重。況且,緊縮貨幣抑制通脹是建立在“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的邏輯基礎之上,現在的實際情形是産能過剩、需求不足、流動性氾濫和輸入型通脹共存的局面,簡單依靠緊縮貨幣的方式根本解決不了通脹。在全球量化寬鬆的大環境下我們採取逆勢緊縮的貨幣政策,會讓中國淪為全球套利資金的“熱錢池子”,從而這些鉅額增長的外匯佔款又迫使央行發行更多的基礎貨幣來對衝,中國緊縮的結果就成了“內緊外松”,會“緊”死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實體經濟,反而會讓股市、樓市等資産領域的價格泡沫越來越大。

  在中國實施全社會的工資管制也未必有效,因為中國的收入分配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少量人擁有大量的財富,實施工資管制只會讓工薪階層在通脹中更痛苦。

  價格干預要防權力尋租

  中國此次選擇“臨時性價格干預”,是在確保供應、實施補貼與價格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加強監管市場秩序等綜合措施下,而且是以“臨時性”身份出現,所以我們不用過度擔憂“臨時性價格干預”會回到計劃管制。但筆者希望,“臨時性價格干預”在干預的過程中不要走形,防止淪為權力尋租的新工具。因此,在“干預”的過程中應該慎之又慎,要有針對性地干預過度、過快的不合理漲價行為,不宜大面積“管制”,一旦價格恢複合理速度就應該立即解除干預。但對於那些不合理的農産品價格炒作一定要嚴厲打擊,否則此起彼伏的農産品價格暴漲現象很難避免。

  農産品漲價造成“價格幻覺”

  但也有很多人不贊成對農産品價格實施“干預”,他們認為農産品價格上漲可以惠農和補貼農民收益。但據筆者觀察和調研,農産品價格暴漲其實農民不但拿不到太多的好處,反而有可能會成為“價格幻覺”下的受害者,現在很多炒作農産品的財團已經控制了上遊和下游渠道,他們事先低價囤積,然後通過輿論渲染通脹、故意減少市場供給量和採取批發對敲等“做市”手法故意製造稀缺,從而哄抬價格。很明顯,在這個漲價過程中,只有“坐莊”的人得到好處,而農民反而在虛幻的價格指示下,又開始大面積、盲目地增加種植“高價格”的農作物,結果在第二年會製造更多的産能過剩,價格又會出現大跌,顯然農民是農産品價格暴漲暴跌的真正受害者,當務之急除了給低收入者實施消費和價格補貼之外,打擊和嚴懲農産品價格的炒作、壟斷也迫在眉睫,否則農民的利益會受到更大的損失。

  除此之外,調整CPI的權重構成也迫在眉睫。目前食品類權重在我們的CPI構成中佔大頭,但這種結構已經不符合當前的經濟形勢和家庭支出,應該降低食品類權重,適當地提高居住類、醫療保健類、娛樂教育文化類價格的權重,以更有效地體現全社會的物價總水平,避免誤導宏觀決策部門和商家們,防止不具代表性的CPI成為商家們漲價的依據。

  (作者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